第7版:文学评论

深沉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

□朱向前

读完这部作品,首先感觉这就是中国版《静静的顿河》,它的辽阔、丰富、复杂、纠结和深邃,都使我想起《静静的顿河》和葛里高利。这部作品取材于100年前布里亚特草原蒙古部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背景下誓死保卫部族和最终东归祖国的宏大历史事件,它超越了一国、一党、一阶级、一族群的立场,也超越了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了一种更为宽阔、博大、深沉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作家始终以文学的、艺术的、人道的、人性的标准来塑造人物,来讲述故事。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近年来罕见的可以与世界优秀战争文学作品接轨、对话的大作品。第二,作品的地域、民族特色文化特别浓郁,不像一些民族文学作品,简单的、外在的、贴标签的东西比较多。举两点为例:一是人物对话。如嘎尔迪老爹的语言,特色十分鲜明,既深深地浸淫着内蒙古的文化汁液,又非常符合人物个性、人物身份和人物教养,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境。二是风物描写。据阅读印象,全书起码有不少于20段对草原地理地貌的细腻描述,不同季节、不同时辰,或是主人公的不同心境,草原的风貌都呈现得非常精彩、到位,没有几十年的细致观察是不可能有这么丰富多彩的发现的。而且,语言也好,堪称字字珠玑,就像一首首散文诗,没有这样的语言也配不上这部作品。因此我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文化自信是更深厚、更广泛、更持久的自信,如果作品能在文化认同、文化底蕴的角度上,再多着笔墨,在嘎尔迪老爹身上还有一些对满清二品官服的文化留恋与向往,再加强文化的深刻影响,那么这种回归祖国的原动力就会更大、更强、更具说服力。事实上,元蒙、满清的汉化都是自然而深刻的,仅从康、雍、乾三帝的诗文、书法修养就可见一斑。所以,在嘎尔迪老爹身上加上一条线甚至是一个物件,或许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作品为当代文学人物长廊贡献了一组性格特异而丰满的人物群像。就说三丫这个不是特別重要的人物吧,前半部都没有出场,但一出现后就很奇谲、独特,效果非常出人意料。如果能给这个潜水极深又极为冷酷无情的日本间谍再加一点技术细节,如平时就有用短铳打野兔的爱好——其实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就是为了枪法的准头,那么,这个人物后来一出手就弹无虚发、枪枪击中眉心,也就更加让人信服了。

2018-12-21 □朱向前 1 1 文艺报 content47597.html 1 深沉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