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被中断的耐心

□刘 洋

《火星孤儿》这部小说的写作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是为“蝌蚪五线谱”网站的连载长篇而写作,在创作过半的时候,我因为面临博士毕业的压力而中断了创作与连载。毕业之后,教学和科研的繁重任务又一度让我无力再动笔续写。本以为这个作品大概就这样无疾而终了,但这时候,八光分文化的编辑老师们找到我,鼓励我继续完成它。于是,在中断了一年多之后,我又抽空继续往下写,用了半年的时间写完了下半部分。交稿给编辑后,又修改了大约一年。可以说,这是我这些年来倾注心力最多的一部作品。

我一向不擅长取名字,不管是书名还是文中的人物名。这本书最初设想的名字是《高考纪事》,思来想去,始终觉得还是太过普通,也不够有科幻味,便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既暗示了外星文明所困的位置,同时也隐喻了人类的困境。书的英文翻译也是我特意要求的,以免直译成Mars误导读者。

这是我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此之前,我发表了很多中短篇小说,也出版了两本小说集。我开始科幻创作的契机完全是因为一次偶然:在读研究生期间,我选修了吴岩老师开设的名为“科幻电影赏析”的课程,可是上课了之后才知道,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其实是教科幻创作。借着课程的契机,我写了一个叫《时振》的短篇,很快就发在了《新科幻》杂志上,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一直写到了现在。

《火星孤儿》的核心设定来自于一个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就是如果课本上的知识都是错误的,或者更阴谋论地说,是有人故意编造的,那么对学生、对这个社会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个点子激发了我创作的冲动,然后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奇妙的场景。我花了很长时间来完善关于两个世界物理法则的设定,其中包括用薛定谔方程对二维宇宙的元素周期表的推算。我本来想把整个演算过程作为附录放在小说最后,但是后来想了想,这又不是写博士论文,就放弃了——就让它作为一个纯粹的小说出版吧。

书的前半部分对近腾中学的描写,很多都来自于我前些年的生活经验。在读研之前,我曾在一所中学教过两年的高中物理。从我的教学体验来看,目前的中学科学教育仍然是以高考知识点为导向的,教师只是简单传授知识本身,并不关注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免借助人物之口发了一些牢骚。最近我和吴岩老师合作,开发了一套K12科幻教材。这个教材并不是单纯让学生了解科幻或者写科幻,而是想通过科幻小说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我们希望这样的工作可以改善目前科学教育的状态。

长篇的写作和中短篇有很大的区别。后者或许可以凭借一时的激情迅速完成,但长篇显然需要一个更强大的驱动力和更持久的耐心。由于是第一次写作长篇,同时也因为写作过程中停顿了很长时间,所以虽然在后期经过了很多修改,仍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正如一些读者评论的,这个故事的整体结构有些混乱,同时叙事线也稍显繁杂。这些问题我都会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尽量改善,争取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9-04-08 □刘 洋 1 1 文艺报 content49040.html 1 被中断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