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与争鸣

为了建设新时代的青春中国

□王宏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百年前,中国落后是严重的现实,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并没有丧失它坚韧的内在力量。李大钊喊出“铁肩担道义”,五四青年把祖国兴亡担在自己的肩上,本身就是中华历代仁人志士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再听五四青年呼唤的科学和民主,我感到并不都是从西方舶来的东西。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千秋共识。就科学而言,人类最古老的自然科学是天文学,因掌握天时才有农耕时代。中国因古代天文学发达而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农业文明。

遥望郑和所率2.8万余名官兵的巨大船队,凝聚的不仅是科学。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曾评价说,东方的中国人航海全副武装,却从容温和,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可以说,郑和船队承载的国家行为,官兵船员表现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与异族的友好精神,在所到之处都表现出对人类的共同利益有好处的大国风范,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惟是科技的经济的,更是文化的精神的。

五四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喊出的,正是强烈地呼唤民族复兴的先声。不仅要铲除旧时代的黑暗,还要把我们民族丢失了的优秀资源找回来——这是民族复兴的本意。

民族复兴不仅要靠青年,更要靠全体人民。1918年,毛泽东等人在五四运动之前组织青年团体“新民学会”,旨在造就新民唤起民众。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发表长文《民众的大联合》,已重视到组织民众。1925年,毛泽东写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个“怅”字,表明毛泽东也有惆怅有忧伤。那惆怅不是“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是为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忧伤。问苍茫大地,谁能主宰中国命运?此时毛泽东正途经长沙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心中已有更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不久写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把被世界潮流认为最落后的农民看作是救中国最浩大的力量,不仅因为看到了农民是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还因为看到了中华文化所孕育的人民的品质,是崇德、善良、勤劳、勇敢和捍卫正义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是青年毛泽东在最黑暗的年代写下的诗。青年就是责任,青年就是前途。那不是一批同学,那是整整一代中国青年。仅看长征,就是以20岁左右的青年为主体的英雄史诗。他们衣衫褴褛,粮草武器都严重不足,靠什么踏着苦难披着鲜血前进?那一代青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灵魂中高举着信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把苦难上升为诗!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学事业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文学作品能不能真正做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我感到这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有没有人民情怀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检验。

百年前,一代青年唤起了我们民族青春的力量。百年来,不论在黑暗中奔走呼号,战火中流血牺牲,还是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艰苦奋斗中不言苦,代代都有青春壮歌。青春,是一个民族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体现。青春,是一个人灵魂和精神的光芒。今天,我们仍然要发扬五四精神,继承光荣传统,以饱满的家国情怀、人类关怀,去建设新时代的青春中国。

2019-05-13 □王宏甲 1 1 文艺报 content49510.html 1 为了建设新时代的青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