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刊

在变革中为新时代放情起舞

□冯双白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已经整整5年了。历史风云际会,5年不过瞬间。然而这5年,对于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发展来说却非比寻常。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鼓舞之下,中国舞者们潜心体会并积极行动,让当代舞蹈事业发生了巨大转变,令这5年的舞蹈之路意义非凡。

5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催生着新时代的到来,激荡着人们的心,也让当代中国舞者们的心理和态度发生了很多转变。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舞蹈领域里曾经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振之气被一扫而光,歌颂英雄主义的作品不断涌现。小型作品《鸡毛信》用一个传递紧急军事情报的动作勾连起复杂多变的作品场面,荡气回肠地讴歌了我党我军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气概。芭蕾舞剧《八女投江》从历史事件中选择8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再现于当代舞台,赞美了宝贵生命为信仰而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舞剧《大禹》和《精忠报国》讲述的虽是古代英雄故事,传达的则是当代英雄主义的复归和蓬勃的生命张力。现代舞《长征·九死一生》使得中国现代舞走出令观众困惑不解的自我怪圈,踏足移步、回归大地,展现了中国现代舞的全新姿态。

5年来,舞蹈创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玩弄技巧、沉迷自恋的风气被一荡而开,关注现实的作品不断涌现。让舞蹈摆脱简单抒情的层级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成为很多舞蹈工作者的艺术追求。中国当代舞蹈在现实题材上的突破和成绩,承接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引擎,真正取得了大突破,是这一时期可喜可贺的大收获。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把上世纪60年代的老故事置换到当代语境中重新讲述,把现在受到娇宠的“小皇帝”与草原上的英雄小姐妹展开对比,从而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一种解答,令人震撼。双人舞作品《哥哥》以一只洗脚盆为视觉焦点,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哥哥对于智障弟弟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弟弟内心深处不灭的亲情,令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5年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不断涌现。汲取营养,探寻独特舞蹈艺术形象背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意义,构成了5年来创作的大潮。北京舞蹈学院的大型古典舞作品《粉墨》运用了袖、剑、扇、伞、裙、发等等传统舞蹈元素,暗喻文房四宝之墨的浓、淡、干、湿、焦,舞者的身体语言、呼吸、动静开合、疾徐沉落对应墨色展开、变化后的无穷意趣,昭示出中国文化的妙处。舞剧《关公》用《忠》《义》《仁》《勇》四幕剧情,赞美了关公有血有肉、正气霄汉、义薄云天的性格品质。青年舞蹈家王亚彬和她的朋友们推出了《青衣》,从小说原著里京剧世界的悲欢离合故事挖掘关于女性、梦想、孤独的种种意象,探寻着中国当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且把中国水墨画留白的意趣与国际舞台的现代审美相结合,使全剧突显出时尚简约又不失民族风格的艺术气质。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中国舞者正在新时代的号召下,纷纷举起舞蹈艺术的精神火炬,为民族复兴之路,汇入新时代的光和热。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中国艺术节上,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大放光彩,好评如潮。人们纷纷说:“中国舞剧出精品了!”该剧融合了电影蒙太奇手法与现代装置艺术的种种手法,大开大合地赞颂了上海解放之前处于黎明前黑暗时刻党的地下工作者烛照天地的斗争精神,以第一部“舞蹈谍战剧”的名义,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舞蹈“拙于叙事”的看法。上演后大获好评,商演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讲话,鼓舞了舞蹈工作者向着中国当代舞蹈艺术高峰奋勇攀登,高度活跃,成绩斐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已经成为舞者的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5年前的讲话中鲜明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5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然成为舞蹈界最响亮的声音、最明确的号召、最吸引人的行动。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强有力指导下,中国舞协大力倡导、具体周密地组织实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让许许多多的舞者激动不已。在赴西藏、内蒙地区深入生活后,优秀的舞蹈编导创作了《青稞》《玄音鼓舞》《独树》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年轻的女编导多次只身赴海拔近5000米的阿里地区采风,与藏民一起生活、劳作,与寺庙里古老的古格王朝壁画长久对视,与藏区的古歌旋律倾心对话,创作出让著名古典舞大师陈爱莲连声叫好的《梦宣》,这一作品与中国古典舞审美境界深深相连。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推出的系列晚会《沉香》,将沉醉于心中的那一片乡土用肢体语言给予表达,并且鲜明地提出: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如果不能首先明晰自己的文化身份,那就慎谈艺术创作。如何走出“小圈子”和“象牙塔”,曾经是目前还是中国当代舞蹈长期面临的重大挑战。其要害是能否坚持深入现实生活、扎根人民,在深刻变化的火热生活中找到艺术生命的源泉。在这个创作方向上,中国舞蹈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5年来的行动用丰硕的成果昭告了一个真理:在艺术创作领域,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耕耘,才能回报人民。

5年来的中国舞者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他们用最好的艺术忠诚祖国,用最好的舞蹈回报人民,用最鲜艳的艺术之花回报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不断更新自我,追随着伟大新时代的变革步伐,向着艺术的高峰攀登。

2019-10-14 □冯双白 1 1 文艺报 content51732.html 1 在变革中为新时代放情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