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敏黎的《汀泗桥》,让我想到一句名言,如果没有拿破仑战争,谁还会记得奥斯特里茨这个小村庄?南方多水,有水必有桥,桥多在交通要道,也容易形成人群聚集、商业繁茂之地。作家笔下的汀泗桥就是如此,踞守在湖南湖北之要津,竹木稻米集散之地,自有独特的风土。桥东桥西分属不同的县治,本地人与流落此地的湖南流民形成不同的群落,从清末民初以来,繁荣的商业和开通的风气,更为此地的风云聚散增添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值得夸奖的是,20世纪前半期的壮阔风云,又因为儿女风情染上了旖旎的光晕。
但是,历史已经翻到了新的一页。20世纪是以革命为主调,民族革命的风潮很快地就从武汉传递到这里,以此揭开汀泗桥镇的现代篇章。就说位于粤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叶挺和铁军征讨吴佩孚,这是历史课本上都讲到的,但是,《汀泗桥》中所讲到的与之相关的繁复情节,却可以说是作家的匠心独运。在民国年间争夺湘鄂两地的历次战争中,每一场大战都会引发保卫汀泗桥和炸毁汀泗桥的激烈战斗,甚至连鄂南的农民暴动,都会在这座钢铁桥梁上与敌人浴血拼杀。一桥架南北,不但使得人流物流畅达四方,也为现代战争提供了新的战场和新的作战方式,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激烈性,这恰好是现代性东来中国的正负两个面孔。
时势造英雄。汀泗桥古镇的刘来宝、罗虎和年轻一代的关金马、刘灵巧等,先后都被时代潮流所裹挟,投身于国民革命,然后又加入中共领导的乡村革命,在20余年的革命斗争中跌宕起伏,舍生忘死,亲历了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五四爱国运动,在这里激起回响,刘来宝和儿女们第一次加入保卫民族权益的斗争;北伐军时代的叶挺大战汀泗桥,刘来宝们积极配合北伐军作战,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刘来宝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受训,亲聆毛委员的教诲,革命意志和智慧更上一层楼……在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能够有效地隐藏自己和汀泗桥的革命者,在革命需要的时候,他又能够挺身而出,舍死拼搏。此后,还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汀泗桥经历了远远超出我们通常的历史常识,波翻浪涌、乱云飞渡,斗争的艰难性复杂性使得牺牲者与奋斗者的道路格外曲折。
文学不是历史的副篇,人心也不会只纠结于政治与斗争,而是有其更为内在和动人的层面。这就是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刘来宝和周秀梅的旷世奇缘,以及汀泗桥镇上人家的爱恨情仇。如果说,刘来宝挺立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周秀梅就是站在其身后的女人,尽管在数十年间,两个人的爱情都没有什么名分,经常处于遮遮掩掩欲进还退的尴尬境地,周秀梅的爱却是那样执著和热烈。这种遮遮掩掩、没有名分的爱情,在厚道的汀泗桥镇民众眼中,得到理解,值得同情,却也给他们的儿女们造成莫大的情感挫伤,这也让刘来宝和周秀梅始终处于感情的漩涡与冲突中,丰厚了作品的内在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