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

家乡书写的有益尝试

□高晓晖

陈敬黎最新长篇小说《汀泗桥》在历史书写、英雄书写、人性书写和文化书写方面都能见出独特之处。

其一,历史书写的思辨性。《汀泗桥》是汀泗桥历史风云的全息图。从清末宣统年间写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时空里,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二七大罢工、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等,在《汀泗桥》中都有真切的呼应。汀泗桥的历史,折射了旧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陈敬黎描写汀泗桥历史,始终在思考历史的规律,他在还原汀泗桥历史演进的种种曲折和起伏中,努力回答一个课题,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陈敬黎通过小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共产党人从劳苦大众中通过血与火的锤炼成长起来,怀有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初心,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其二,英雄书写的抒情性。《汀泗桥》是饱含深情的英雄赞歌。在陈敬黎笔下,汀泗桥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汀泗桥扼湘鄂咽喉,控粤汉要冲,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这让汀泗桥人充满血性。北伐战争为汀泗桥留下了革命的火种。汀泗桥人在支援北伐战争的过程中,无形中也为汀泗桥造就了一支革命力量。得汀泗桥就得武汉。汀泗桥与大武汉地脉相近,人脉相通,革命力量同进同退,同消同长。也因此,在这片英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也不间断地上演着一幕幕英雄活剧。汀泗桥见证了太多的牺牲。作为汀泗桥人的陈敬黎也把为英雄立传作为自己的责任。正是这种与英雄的血脉相连,感同身受,决定了《汀泗桥》英雄书写的抒情性。

其三,人性书写的悲剧性。《汀泗桥》是人生悲剧的交响曲。张海量与周秀梅是着墨颇多的两位悲剧人物。《汀泗桥》极写张海量的智慧、善良、包容和急公好义,也极写周秀梅的贤淑美丽、一往情深和刚烈无畏。张海量最终自食毒鸡静静地死去,而周秀梅却在解放初期因儿子张荣庭的被捕纵身跳进了汀泗河,结束了她苦难的人生。《汀泗桥》大篇幅地渲染善与美的毁灭,大大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风格。

其四,文化书写的地源性。怀着书写家乡的强烈责任感,陈敬黎把《汀泗桥》写成了家乡文化的致敬书。他真切地描写汀泗桥的风土人情,丰富而又细腻。作者重点强调汀泗桥的地理格局,也成为了作者谋篇布局的逻辑起点。《汀泗桥》重点强调的是汀泗桥革命堡垒的建成与汀泗桥革命英雄的成长之间清晰的同步关系。作者倾心发掘了汀泗桥的文化根脉。其地源性突出表现为一种有根的写作。汀泗桥人讲礼数、讲脸面、讲情分、讲义气。礼义廉耻、忠勇刚直,是融入汀泗桥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以刘来宝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从重情讲义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的理想和信仰,也因此他们由兄弟情义走向民族大义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2019-11-18 □高晓晖 1 1 文艺报 content52254.html 1 家乡书写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