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新中国之初的中国铁路文工团是中国话剧演出的重要支柱,历史上曾推出了《人生感受》《二七风暴》《红岩》等多部重要作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这次非常难得地观看了话剧《八百里高寒》,感到非常激动。
谈起中国铁道兵,人们都记得他们是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有功之臣。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们把铁路铺设到全国各地。该剧呈现了铁道兵在大雪封山的环境下以生命为代价,将铁路铺设进大兴安岭的故事,整场演出立意高,讴歌了铁道兵的军魂。导演姜涛的舞台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语汇使用得非常丰富。他富有创造性地利用转台与外围旋转体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说是舞台形式的一次创举。尤为值得称赞的是,姜涛在充分利用舞台视听的艺术形式时,把演员放在了中心,着重凸显了演员的表演,使我们能通过“姜家修”的扮演者霍青和“杜峥嵘”的扮演者王蔚以及其他几位演员的表演,看到中国铁路文工团几代表演艺术家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积累。编剧董妮创作过很多优秀剧目。《八百里高寒》中,她运用了叙述体的原则,把人物既写成现实人物,也写成日志人物,不仅传递出作者的哲思,而且着重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
整体演出非常精彩,只是感觉两层转台的运用有相互干扰的问题,有时候外层转台的转动冲淡了核心转台的艺术效果,冲淡了转台用来烘托内心情感、凸显演员表演的功能。如何运用好转台是个学术课题,需要认真地实践探讨。尽管目前该剧在这方面还有进一步磨合、提升的地方,但是大胆运用两层转台的创造性思维还是值得称赞和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