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

动人的扶贫之歌 丰富的创作启示

□蔺晓东

“当看到驻村第一书记——延安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成纲,用自己言行书写的《改厕记》一文时,我的内心跌宕起伏、思绪万千。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敢作敢为的驻村干部在陕北农村与贫困搏击创造美好生活的真实场景。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成纲一样的第一书记,他们把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始终放在心中,赢得了贫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扶贫之歌,他就是我们第一书记的榜样!”杏坪镇云蒙村第一书记吴履山说道。

“吴起县白豹镇女第一书记杨启卫常说:身上没有土,脚上没有泥,就不算合格的第一书记。同为女性第一书记,我感同身受,回想与腰庄村群众在一起的日子,让我收获了很多感动与幸福,让我明白了只有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放在心上,他们才会拥护你、认可你!”腰庄村第一书记曹陆如是说。

这是2019年5月6日下午,柞水县杏坪镇举办的《第一书记扶贫手记》读书交流会的热烈场面。

自从2018年11月5日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作协联合举办纪实文学《第一书记扶贫手记》首发式以来,类似的读书交流会在基层不断举办,基层干部群众阅读热情高涨,影响力不断扩大。陕西省委组织部为全省2万余名扶贫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配发该书。省市县各级组织、不少部门将该书作为扶贫干部学习必读教材,纷纷下发学好用好该书的通知,切实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陕西县镇村各级举办读书交流会达数百场。

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闻华说,《第一书记扶贫手记》渗透着第一书记助力扶贫的丰富经验,寄托着第一书记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情谊,将对全省第一书记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020年4月,《第一书记扶贫手记》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这一活动由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主办,推选活动按照农民读者自荐、各地推荐、专家初评、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等环节展开。各地农家书屋职能部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网络投票环节累计访问量近500万人次,累计票数超40万。2020年10月,《第一书记扶贫手记》又入选由中国出版协会主持的丝路书香工程项目,将翻译成外文输出到白俄罗斯,扩大了陕西扶贫事业的影响力,引起全国对陕西扶贫事业的关注,同时也鼓舞了陕西广大扶贫干部的斗志,发挥了文学“扶智扶志”和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该书的成功,对扶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做好扶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必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近年来,陕西省作协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在党组会议、主席团会议、理事会等重要会议中,均把脱贫攻坚作为文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让我们把选题聚焦到承担着直接扶贫攻坚责任的广大第一书记。他们是脱贫攻坚战的先锋队,是追赶超越的排头兵,他们夜以继日、任劳任怨,做出了极大的个人牺牲,涌现出众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火热的现场,伟大的战役,如何得以最大程度上被真实准确记录?从叩问出发,我们联合陕西省委组织部启动了《第一书记扶贫手记》编选工作,得到基层第一书记的热烈支持,先后收稿近百篇(部)。

二、做好扶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触摸到最真实的生活细节和真情实感。回归文学的本身,文学是关怀,质朴是《第一书记扶贫手记》这本书能成功的第一要求。这本书由置身于扶贫第一线的“第一书记”以个人视角写成,多角度记述了他们的扶贫过程、他们的村民、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坚持。他们抚触大地,用朴素的情感真实准确地记录时代。他们诉说的欲望里激荡着梦想与担当,激荡着对乡村的深刻感情。这本书可以让普通读者对贫困问题有一个真实的感知,使其进一步认识到脱贫攻坚是每个人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使命。这本书可以让普通读者对第一书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是这场事关民族命运战役里的普通士兵,他们奔波于扶贫一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通过这本书,深扎土地的基层干部可以被更多人看见,从而感受到他们对乡村、对土地的朴素情怀,对乡土、对民族的守望之心。

三、做好脱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必须坚持陕西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观照现实、关注当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贫困事关国家战略安全,脱贫攻坚是当下最大的民生主题。我们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毫无疑问,这是彪炳史册的当世奇迹,这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以文学的角度观照最大的现实,介入最火热的现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陕西文学多年来始终观照国家民族命运,以厚重的现实主义精神引领时代。从这本书开始策划,我们的定位就是不能把它简单地搞成先进事例汇报,也不能搞成理论性的社会学著作,而是要让它具有鲜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我们在征稿、筛选、精修等环节始终聚焦差异性、聚焦真实性,更像是一部部纪录片。

四、做好脱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必须坚持史学家的传统和精神,不虚美、不隐恶,始终做到坦诚与真实。这是一部好作品能产生影响、打动人心的关键点。陕西三千年文脉绵延至今,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幸福与疾苦。唯有真实才有力量,在这本书的编撰中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文学、文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是辞章,不是华丽,而是质朴。质朴来自哪里?来自实事求是,来自真情实感。第一书记们以文字为镜头,以平等的身份记录村庄、村民,记录不断成长的自己。他们敢于展开贫穷的真相,敢于展露真实的自己,他们以亲历者之名书写巨大的反差和矛盾,书写无奈与脆弱、坚持和成长,他们贡献了对贫困问题的生命个体体验。编撰这本书,我们想把笔墨都给予乡村、土地、劳动者、贫困者,想把密集的场景、故事、交流、行动、反应都给予扶贫对象。因此,这样的脱贫攻坚题材文学作品都应该具有史料性,它们一定会成为以后研究历史、社会、民生、民情的重要参考,成为地方史、民俗变迁史、社会进步史的第一手实录,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实体支撑。

五、做好脱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必须坚持精益求精,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在《第一书记扶贫手记》编辑过程中,我们始终强化使命担当,树立精品意识,书写好脱贫攻坚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讴歌好这一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事业,力求使其成为一部文学艺术精品。编撰过程中,我们对作品质量精益求精,可以说是反复修改打磨,在修改和选稿上甚至近乎严苛。第一轮共收到投稿近百篇,我们成立编务会,组织编辑对百篇作品审阅打分,历时一个月筛选出44篇作品,并安排每位编辑与8位作者结对,进行中期针对性修改,历时两个月。二轮进行了复审,又淘汰10篇稿件,确定了34篇进入第三轮修改完善。为了确保作品质量,陕西省作协还专门为这34名第一书记举办了为期5天的培训改稿会,聘请了部分报告文学作家为入选作者授课,同时安排学员之间分组交流、结对改稿,多措并举切实提升稿件质量。经过培训改稿,这些作品的质量大大提升。在最后一轮审稿过程中,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对所有稿件进行把关审阅,为保证作品整体品质,我们又忍痛淘汰了5位作者的稿件,最后选取了29篇作品。整个编撰过程历时一年,许多入选作者基本都是把数千字的稿子反复修改了数十遍。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使这部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作家和谷表示,第一书记的笔下,散发着阳光与泥土的清新气息。编剧莫伸认为,本书的作者们双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承担着具体而切实的工作,使得文章绽放着生活的热烈与鲜活。评论家李国平说,该书笔墨都给了乡村、土地、劳动者、贫困者,传导出大量的真实的基层的底层的社会信息和心理信息,是社会进步史的第一手实录。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鸿表示,作者是扶贫工作的亲历者,他们看到了农民的艰难困苦,帮助农民改变生活,文章有烟火、有故事、有感情,是难得的历史记录。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霁虹认为,手记情感真挚丰沛,态度诚恳厚实,涓涓流溢的细节中有人与人的温暖交流,更有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

2020-11-06 □蔺晓东 1 1 文艺报 content57076.html 1 动人的扶贫之歌 丰富的创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