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0天,2020年就过完了。这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无论如何,我们都置身于一个重要的历史现场。我们正处于历史的细部,我们参与并建构着历史,我们身在此山,是局中人,用时下时髦的词叫“沉浸式体验”,于是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宏阔历史中微小的个人意志,倾听他们的叹息和嘶喊,欢笑和泪水。实在没有比这更动人的了。
在传媒发达的今天,个人的声音被传播、放大、变形,有些词语因其反复使用的频率而成为“热词”。这些“热词”是不约而同的共谋,是众声喧哗中的高音,它们或者暗合了众人积蓄已久的情绪,引发较大共鸣,或者因其醒目响亮,而自带洗脑属性,总之,它们反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不得不予以正视。于是我们有了这次关于“年度热词”的盘点,邀请作家、学者和编辑,从这些热词入手,去解读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或者无意义。
试图用几个词语来指认2020年的精神生活无疑是困难的。这些词语,大多徒有流量的热度,而无关心灵的温度,甚至不足以指向一种社会症候。这些热词更大的可能会昙花一现,如同水面上纷溅的水花,终究无法昭示大河走向,更无关波涛之下的深层暗流。而且,我们在描述的过程中可能会落入语言的陷阱:当我们试图概括时,难免会挂一漏万;当我们打捞出局部,更多的就被遗忘;当我们贴上标签,随之形成刻板印象;当我们廓清一些事实,也随之形成遮蔽。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然而就不说了吗?人们总是不断试图去描述,去言说,去总结,去生成意义,以对抗荒诞和虚妄。从某种意义上说,言语本身即是意义,是栖居之所和最后归宿。不断地生成言语即是我们努力生存之明证。
热词并不足以为2020年命名,而要用文学来消化这些事实,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文学常常不是现实的镜像,而同现实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和似是而非的张力。也许正是这种距离感和张力,让文学葆有了我们心灵的完整和柔软,让我们可以在破碎和纷乱中生成圆满,在虚无和犹疑中形成确信,让我们始终记得我们的梦想和初心,并勇敢前行。
——主持人 李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