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轻中有重 朴中见色

——读王国平报告文学《一片叶子的重量》 □白 烨

2020年,反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题的作品写作构成了报告文学领域里的一个引人瞩目的重点。这其中,有些作品读过了也就淡忘了,有的作品却在读后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王国平的《一片叶子的重量——脱贫攻坚的“黄杜行动”》(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就属于后者。

《一片叶子的重量》是以浙江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为对象,描写他们经由大兴白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这样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既涉及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又涉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考察与指导,还涉及从省市县镇各级领导和科技界、企业界的关怀与扶助,尤其是黄杜村几代人的坚持不懈地拼搏与努力。要把如许漫长的时段和如许繁复的内容予以精到描述与精彩表现,绝非一件易事。但王国平却把这一难题很好地破解了。王国平基于他多次的深入采访和悉心的梳理爬梳,采用了小中见大、以管窥豹的表述方式,使得作品看似轻车简从,实则举重若轻,从而既具有情文相生的文学性,又具有自出机杼的个性化。

一是以特色话语描画人物形象和彰显人文情怀。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从人物的语言上着手和着意,正是王国平报告文学写作的拿手好戏。《一片叶子的重量》这部作品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那卓具特色的个性化语言,由此也构成作者文字表述上的一个个亮点。如作品里的阮安丰,这个退伍军人回乡之后,发现离别四年的家乡“不见大的起色”,想买块年糕送予乞讨的老者,掏遍衣兜“一个子儿也没有”。于是,回想起过去时期的艰苦岁月和清贫日子,他的口头禅是“说难听的”。而讲起这些年他自己由经营葡茗茶园的发家致富,黄杜村人经由振兴白茶产业的脱贫致富,他又有了一个口头禅:“这日子,可以”,“真的可以”。当他以矜持姿态说着这两句各有寓意的口头禅时,人们不难感受到他那溢于言表的全然不同的心情。从“说难听的”到“真的可以”,这种口头禅的变换,揭示出黄杜村由贫变富的深刻巨变。两句口头禅,以独到的方式解读了黄杜村,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两重天地,让人觉得平实而真切,自然而生动。

写到黄杜村人的脱贫向往与致富追求,作者有一个很典型的概括:“有着这么一股往前奔的劲头”。这既表现为黄杜村人的“屡战屡败”,又表现为黄杜村人的“屡败屡战”,总体的态势就是“兴业不倦”,或如老村支书盛阿林所精准概括的那样:“横竖要过上好日子”。这种“横竖要过上好日子”的意向与劲头,是黄杜村实现由贫穷落后向富裕安康成功转型的内在动力,是他们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主体精神。盛阿林也有一个他自己对村干部的独特诠释,那就是“村干部就是个劳力”。“劳力”既是劳动力,更是“孺子牛”说法的别一表述。正是忠实地践行“劳力”的责任与义务,盛阿林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黄杜村人的排难解纷煞费苦心,先后获得县、市、省多个级别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以他的认识和他的方式,诠释了共产党人如何成为村“劳力”,如何“劳力”为民。

二是由重点环节表现“黄杜行动”的演进历程及要义所在。黄杜村由种植白茶入手的发家致富之路,经历了不同的时期,表现在各个层面,参与其中贡献心力的单位与人也为数众多,不一而足。面对这样一个庞杂繁复的对象,作者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式,以一些重点环节的细节描述和线索连缀,使“黄杜行动”既呈现出不断向前演进的总体进程,又凸显出“黄杜行动”引人瞩目的亮点和不同寻常的意义。在黄杜村开始有白茶创业,也即开创“黄杜行动”的初期,作者以时任溪龙乡乡长的叶海珍为主角,描写了在她的坚定有力的带领下,溪龙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茶树种植,黄杜村的盛阿林等人带头“吃螃蟹”,以干部“合伙”、群众“联手”的方式打造白茶茶园,建立白茶基地。其中,叶海珍“要在一片叶子上使力气”,“政府拉着茶农的手”闯市场,宋昌美领头成立女子茶叶专业合作社等,都以相互呼应、彼此借力的作用,推动了“黄杜行动”一路前行。在茶园不断扩大、茶业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干部带头”“以点示范”“政策扶持”“科技指导”等配套招数悉数登场亮相,直到推出“安吉白茶”的金字品牌,使“黄杜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黄杜行动”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2003年4月间的安吉考察。他来到黄杜村,“沿着泥巴路走进茶园”,听取白茶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情况汇报后充分肯定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提出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殷切期望。借此东风,安吉县健全完善了茶文化、茶工艺、茶食品的白茶产业链,黄杜人更是乘势而为,经由环境、道路和电力的改造提升,使茶业发展向着生态建设的更高目标迈进。黄杜人的全力以赴“搞茶叶”,不限于他们自己的地盘与领域。作品用不少篇幅写黄杜人在现任村支书盛阿伟的引领下,由“捐苗”开始,对其他边远地区的茶业扶贫。“捐苗”既体现了黄杜人的感恩之心、报恩之意,也反映了黄杜人助人为乐的精神,“跨地域扶贫,无保留富民”这种把全国看成一盘棋、积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主动作为,既是一种产业扶贫的具体行动,更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博大情怀和精神境界的典型体现。

王国平善于捕捉与茶文化有关的典型符号,并把它与现实的白茶产业勾连起来,使得作品增加了人文的厚度,添加了文学的色彩,也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如写到横坑坞桂家几代人精心守护的老茶树,在1982年茶树育种课题组的剪取茶穗的培植繁育下,过半都成活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创制出“大溪白茶”,横坑坞的老茶树从此不再“孤独”,并被人们尊奉为“白茶祖”。老茶树不仅有传说流传,而且有新枝发芽,这使安吉白茶的“黄杜行动”,因古老茶树的坚实依托,既实现了安吉务茶历史的接续承继,又显现了茶乡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

报告文学的写作,因为题材与主题常常相似与相近,一些出自不同作者之手的作品阅读起来感觉彼此区别不是很大,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显见。因此,在报告文学写作方面,“怎么写”与“写什么”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比“写什么”更为重要,因为它常常决定着作品的品质,区分着作品的高下。王国平在《一片叶子的重量》的写作中,在“怎么写”上下了较大的功夫,使自己长于“巧取”的技法得以充分的施展,使得作品读起来也如品味一杯上好的白茶,淡中有浓,饶有余味。这种讲究艺术手法并卓见个性特点的写法,正是人们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也是他的作品总能在同类题材写作中脱颖而出的因由所在。

2021-03-01 ——读王国平报告文学《一片叶子的重量》 □白 烨 1 1 文艺报 content58733.html 1 轻中有重 朴中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