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回忆与现实交织中的生命悲歌

——评汤成难《摩天轮》 □苏辰歆

汤成难的小说《摩天轮》塑造了一个在宿命压迫下的不幸女人,她用生命的韧性与命运抗争,身处重压之下却从未放弃追寻幸福。小说以女主人公由现实触发的回忆为主线,着重表达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意识流特征十分显著。小说以摩天轮这个客观存在为背景,在这个空间里让女主人公的情绪不断游走在现实与回忆之中,独特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人世的哲思。

小说开头写了一场阴沉滂沱的大雨,女主人公的生活也好似这场暴雨后的潮湿、泥泞而坎坷。怯懦内向的性格、并不富裕的家庭、患病的女儿,让她甚至连想坐一次摩天轮这样微小的心愿都因为种种外界和自身因素影响而不能达成。最后,丈夫和女儿意外身亡了。“不幸”是贯穿她生活最浓厚的底色,她的生命有一种宿命般不可逃脱的悲凉。按常理来说,人在这种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之下大抵会颓丧惶惶,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细读文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并没有对生活完全丧失希望,在她的心底深处一直保持着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而这信仰一般的渴望支撑着她站起来,与命运对抗。小说在开头描写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冬雨,女主人公在暴雨中蹬着脚踏车艰难地与风雨抗争,暴雨在这里是生活中压迫和苦难的象征。面对风雨,女主人公并没有退缩。她选择直面风雨,迎难而上,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尽管她努力地去抗争,可是她的车子却陷入泥中“纹丝不动”,这里体现出作者对宿命意识的认同。

女主人公一生中有三次尝试接近摩天轮。第一次是20年前,她鼓起勇气邀请同在游乐园的独身小男孩坐摩天轮。她对追寻幸福是如此执著,作者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怯懦的年轻女子,在接近一直渴望的幸福时那种紧张和激动的心情。然而就在幸福触手可及的时候,变故横生,她被家长误认为是拐卖孩子的骗子,乘坐摩天轮的幸福憧憬第一次破灭。第二次接近摩天轮是在她有了女儿之后,“她似乎迫不及待地等待女儿出生,长大,大到可以坐摩天轮的年纪”,小说阴郁灰暗的基调在此时有一丝光明闪现。然而,作者却把她希望的泡沫残忍地打破。她的女儿天性胆小,还没坐上去就一阵狂哭,后来,才检查出她女儿患有癫痫。她对幸福生活的愿景第二次破灭了,并且比第一次破灭得更加彻底。第三次是在现实生活中,她想要伸手触碰水中摩天轮的倒影,但是汽车疾驰溅起的水将倒影虚晃了。每一次当她努力地向上攀爬,就快要接近幸福之时,生活总是在这一刻给她重重一击,让她狠狠跌落在地。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操纵一切,悲欢离合、生死存亡,但无论如何却永远看不清那是怎样的招式以及手背后的面孔,宿命是产生悲剧的源头。“摩天轮如同巨大的时钟,不知道是什么操控着这巨大轮子,她正是针尖上那个小小的点”,女主人公在摩天轮这个空间里突然感悟到这个道理,人世无常,生命之轻。

作为时代下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人物,女主人公是千万个平凡人的缩影。在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承受着命运的无常与压迫,可预知与不可预知的苦难,但是作者并非只想表达一种虚无主义的悲观无力感,她想通过女主人公传递的,是人在面对压迫时反抗而体现出的生命的韧性。女主人公在摩天轮上遥望自己的家,这种全新的视角使她回忆起自己曾多次透过厨房的窗户凝视摩天轮。窗口是通往希望的通道。摩天轮是女主人公向往幸福生活的物化寄托,视野中可见的摩天轮画面的逐渐变少,与前面她三次想接近摩天轮却都失败的情节相呼应,喻示着希望在生活的压迫下逐渐消逝,追寻幸福道路愈发艰难。尽管追寻幸福之路十分艰难,但是女主人公借助各种手段,仍然坚持透过窗户看摩天轮,哪怕只能看见短短的一截。看似是对摩天轮怀有执念,实则是她对幸福与希望的渴求强烈。作者给她的性格特征定义是怯懦,但通过这些文字的描写,我们却能在这个懦弱平凡、饱受磨难的女人身上看到生命韧性的伟大。用残酷的笔书写对人生命韧性的赞颂,是作者想通过这部小说抒发的对人生、人世的深刻哲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怜悯和终极关怀。

小说的一个亮点是用摩天轮转动的一圈比喻人的一生。在摩天轮转动的过程中,作者在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里,让女主人公的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之间反复游走,现实主义和意识流色彩十分显著。摩天轮上升过程中看到的外景触发她对过去的回忆,然后再由回忆切换到现实,二者循环往复。作者把摩天轮转动时所见的外部景色联想为自然的四季,春夏秋冬分别象征着人的幼年、青年、壮年和暮年,将以线性方式存在的时间“立体化”于这一隅狭小的车厢之中,以一种近乎分裂的时间体验表达作者错位纷乱的思绪、激动复杂的感情。人的一生就如摩天轮般周而复始,从出生到死亡,然后迎来新生。

2021-03-22 ——评汤成难《摩天轮》 □苏辰歆 1 1 文艺报 content59069.html 1 回忆与现实交织中的生命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