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15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该公约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给予保护的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50年内”,超过这个保护期的作品便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产——公版书。其中优秀的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极高的出版价值,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是出版机构眼中的“香饽饽”。近年来,在出版社和民营出版机构的争相开发下,公版书的出版在实现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粗制滥造、重复出版等不良现象。当前,我们处在“十四五”起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关键之年,厘清公版书的出版价值、把准公版书的出版方向,对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公版书是人类文明的宝藏
公版书是出版的“富矿”。公版书,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展示着人类进步与进步阶梯的赓续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这些作品包括传承千年的经典古籍、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字字珠玑的科技图书等,如《论语》《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罗密欧与朱丽叶》《物种起源》等,都值得代代相传。
公版书出版具有必要性。一是出于文化传承考量。公版书中的优秀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饱含着前辈先贤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积淀。做好公版书的出版,对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人类文明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行业都不能比拟的。二是出于产品线考量。公版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容资源,在众多出版社的产品线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掘公版书的出版潜力,对畅销经典重新加工,赋予其新的形式和意义,形成新的产品线,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出版风潮。三是出于读者需求考量。公版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其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具有广泛的受众和持久的生命力。不断成长起来的新读者的需求和老读者对新版本的需求交织在一起,为公版书的出版提供了必要性和持续性。
公版书出版良莠不齐
由于公版书不需要签订版权合同,不用支付稿费,且内容成熟便于编辑,可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成本,很多出版机构竞相涌入该领域,出版了大量的公版书。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仅2016年到2018年,在图书电商网站当当网上,销量TOP500的图书中公版书所占比重从9%迅速上升至15%,增长超过60%。数量的急遽攀升和质量的把控不严,不仅给读者造成了困扰,也产生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作品选择良莠不齐。一是内容质量良莠不分,公版书大部分都是具有传承和传播价值的,但由于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一些公版书就不适合公开出版发行。二是版本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古籍整理图书和外国文学翻译图书,对版本的要求非常高,而不少出版社急于成书,疏于把关,于是就出现了“惊见中国最牛翻译一人通晓数十国语言,什么名著都能翻译”的怪现象。
作品出版重复严重。热门的公版图书是许多出版机构眼中的“唐僧肉”,每种都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上百个版本出版,甚至有的一家出版机构就出版多种版本,如《红楼梦》,搜索当当网可以发现,几百家出版机构出版了上千种版本;《浮生六记》,自2015年果麦文化版本畅销后,至今当当网已出现近200种各类版本。
作品质量粗制滥造。一是作品完整性差,不少公版书内容厚重,个别出版机构在出版的时候进行了大量改写改编甚至篡改,使得图书面目全非,内容不完整。二是作品译注质量差,许多公版图书虽然本身没有版权,但是翻译和注释版本却仍在版权期,部分出版机构为了规避版权限制,出版时投机取巧、东拼西凑,导致翻译和注释质量低劣。三是编校质量差,部分出版单位被利益驱使,不顾编校人员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先天劣势,而强行跨专业跟风出版,从而导致图书编校质量低下。
以上问题的形成,和部分出版机构唯利是图、创新不足、忽视质量有着必然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2019年和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两年在开展图书“质量管理”专项工作的通知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引进版、公版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的检查力度”,强化对公版书质量的监督管理。
秉承合理开发的出版观
公版书的出版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同样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供给和更多的版本选择,为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增添了更大的动力。近年来,我所在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投入到公版书的出版中来,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严格的总量控制、完善的质量管理等措施,在公版书出版上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公版书出版规划。实施总编辑领航工程,充分发挥总编辑抓内容、抓选题的主导作用,通过定期召开总编辑会议,加强顶层设计和正向引导,要求各出版社立足传统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围绕本单位已有重点主攻方向和产品线,制订符合本单位人才储备、渠道建设实际的公版书出版规划;遴选合适的优质公版书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坚决消除粗制滥造的重复出版;加强对公版书形制的改进,提升编辑含量,坚决消除低水平出版。公司旗下出版社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组织精干编校力量先后出版了《李鸿章全集》《桐城派名家文集》《方以智全书》《安徽近百年诗词名家丛书》《梅文鼎全集》等精品图书。
划定书号占比,严格控制公版书出版规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准绳,持续深化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创新为要,通过划定公版书书号占比不高于10%的红线等手段,严格控制公版书出版规模,引导各出版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原创选题中去,增强竞争力,避免空心化。
倾情精品出版,着力做好公版书质量把控。以出版导向把关和编校质量管理为抓手,着力打造精品公版书,不仅通过关口前移,每个季度组织资深专家对从各出版社抽取的包括公版书在内的图书进行评议,着力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做到“防”实“堵”牢;同时加强严“查”硬“检”,每年开展两次编校质量检查,按照各出版单位当年10%的新书、100%的公版书进行检查。“十三五”期间,《昆曲艺术大典》《安徽传统剧种艺术档案》《陈子昂集校注》等多种精品公版书获得国家大奖,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们在合理开发公版书的同时,更要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和青睐。公版书正是历史长河中原创作品的积淀,每个时代惟有贡献出当代的原创精品,人类的文明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