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大浪淘沙 始见真金

□刘 岩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浪淘沙》是“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剧目之一,由嘉娜·沙哈提执导,保剑锋、成泰燊等人主演。该剧从当代“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陈启航的视角出发,以时空嵌套、交叉叙事的手法,生动讲述了中国先进分子在家国破碎、山河飘零之时,扬起红船风帆、挽救民族危亡的奋斗史,鲜活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真理旗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史。剧名“大浪淘沙”充分彰显了革命洪流之下,只有坚持真理、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最终走向胜利的深刻道理。

时空对望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大浪淘沙》选择以时空对望的戏剧结构呈现剧情,别有深意。其一,呈现了不同人生选择与理想信念的对望。从中共一大到七大,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共一大13名代表从同一起点出发,结局却各有不同,有的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有的却走向了革命的反面,究其原因,对理想信念的不同坚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归宿。大浪淘沙,只有真正经受住大风大浪考验,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其二,呈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大众的对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历史叙事段落,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深刻指出,区别于其他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剧中,共产党人为救人民于水火,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民众慨叹“你痛苦,是替我们的痛苦”。在现实叙事段落,陈启航制作的党史专题片生动讲述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鲜活故事,吸引了大批网络观众,视频播放量成倍增长。党的初心使命穿越百年时空,深深打动了当下的年轻观众,令他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其三,呈现了当代青年与革命先辈的对望。当前,学习党史已成为流行于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股文化热潮。《大浪淘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文化景观,在剧中有力展现出不同时代青年群体的精神共振。剧中的共产党人大多处在青年时代,他们汇聚于救亡图存的旗帜之下,以不屈不挠的奋斗姿态、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审慎克制 历史的、美学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是“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以美学的观点思考艺术本质时不能脱离历史的尺度,以历史的观点考察艺术真实时不能背离审美的规律。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浪淘沙》尤其注重以“历史的观点”注解“美学的观点”。“不仅是一种历史哲学,而且还是一种应称为历史理论的东西,不是从远处对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反映式的说明,而是对于理解其内在动力的一种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要求各种生产活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要说明它们的结构关系和发展动力。《大浪淘沙》在塑造历史人物时坚持克制、审慎的历史结构,没有因艺术叙事的需要而“添油加醋”,也没有因人物塑造的需要而假想细节,它在尊重历史实践的基础上,维护了人物形象的饱满。导演嘉娜·沙哈提说,在剧本开发环节,主创团队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扎实阅读了大量史料。该剧遵循唯物主义的艺术创作规律,辩证统一地考察历史,人物塑造忠于历史实践,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例如,陈独秀的一生是变化复杂的,导演忠实地表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没有回避他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电视剧开篇,导演描绘了张国焘的爱国青年形象,但随后也如实表现了他在组织工人运动中显现出的自负、软弱等性格缺陷,为他后期权欲膨胀并最终叛党做了铺垫。李达反对国共党内合作,与陈独秀激烈争吵并逐渐脱党,但剧中并没有就此搁置李达的叙事线索,而是持续记述了他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历程。该剧对主要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描写,可见导演如实再现党史的创作初心。

聚焦文戏 重大题材的中国化表达

与一些历史题材创作钟情于战争场面的视觉刺激不同,《大浪淘沙》将笔触深入重大事件发生前的讨论决策阶段,将更多笔墨聚焦于每一次会议,忠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电视剧将时间定格于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巧妙地点题“大浪淘沙”,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意味着历经24年的实践与修正,我们党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要深刻体会题材精神,充分把握题材内涵,革命文化的崇高精神与伟大智慧决不能淹没于视觉体验和感官刺激之中。《大浪淘沙》耐心细致地雕琢每一场文戏。例如,详细讲述了中共一大召开期间,董必武、李汉俊、张国焘等代表从各自实践出发,围绕大会草案内容中涉及的革命方式展开激烈争论。对于这一次争论,同题材电视剧中常忽视的细节是,何叔衡中途离场,并向毛泽东表达了他与广州、上海代表之间的意见分歧。毛泽东详细解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欧洲革命实践中诞生的,要应用于中国的实际,就要“边学边干,在实践中去摸索、去验证”。一间陋室、一张长桌,中国共产党人围坐一起激烈讨论,足见其探索精神和壮阔气魄。《大浪淘沙》通过一幕幕细致入微的文戏,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生动实践,显现出其艺术表达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度。

当然,《大浪淘沙》在现实叙事段落中,故事线都是由陈启航的视角展开,镜头语言单一重复,陈启航的人物关系只有林帆、杨易、双喜大哥和他的父母。如果能将网络景观中青年如何热议党史话题,陈启航与同学们如何探讨党史研究进行丰富和扩充,时空嵌套的艺术结构则会更加立体,现实指导意义也会更加深刻。

2021-06-02 □刘 岩 1 1 文艺报 content60049.html 1 大浪淘沙 始见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