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凤凰书评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传奇

——读报告文学《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 □王 晖

记录时代、思考时代、描摹时代,是报告文学作为最具时代感和现实性文体的鲜明特质。近期,由章剑华等30余位作家集体撰写的《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顺利出版,这不仅是全面小康的时代记录,也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传奇。

在我看来,全面小康,一方面是“小康”,即中国式现代化;另一方面是“全面”,后者既是指地域空间,也是指各个领域,即三个“不能少”——一个地区不能少,一个领域不能少,一个人不能少。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江苏则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和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其全面小康的基本内涵和追求目标。《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以集合式结构全景展现了江苏大地全面小康建设的壮阔历程。这部洋洋65万言的长篇报告文学是集合于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旗帜之下的集体创作,因此,它汇聚的是当下江苏报告文学重要作家的智慧和力量,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的组织化写作风格十分鲜明。在中国报告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组织化写作无疑是一个传统,它从多个维度诠释出现代报告文学文体生产与传播的基本理念和重要路径。

《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首先给予我深刻印象的,是其将宏观描述与微观呈现相结合,倾力尽显江苏“强富美高”全面小康的全景风貌与清晰细节。作品的结构方式比较独特,除“序章”和“尾声”外,全书共22章,其中,第1-9章为江苏小康成就的宏观描述,涉及小康构想、苏南率先、农村改革、工业经贸新区建设、扶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先行、环境生态保护、擘画“强富美高”新蓝图等方面的内容;第10-22章则分别具体书写以苏南、苏中和苏北等江苏13个地市的全面小康之路。这样时空纵横交错的结构,将发生于自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大地全面小康的多领域性、多层次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可谓江苏小康的“百科全书”、中国小康的东方样本。这里有对全面小康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形象呈现,特别是对那些独具江苏特点的重大事件、重要举措的描述。譬如,昆山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与勇气,在改革开放初期投建赢得开放红利的“自费开发区”;无锡人首创并在全省推广碧水保卫战和生态河湖建设的“河长制”;徐州修复采煤塌陷地,将潘安湖由资源耗尽、生态透支的“衰地”转变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泰州创建特色鲜明、扬名于世的“中国医药城”;宿迁实现“弯道超车”、成就千亿级产业的“电商名城”;刷新人类建桥史,构建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的江苏长江大桥;凸显南京城市首位度的都市圈与苏锡常一体化的城市群建设;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盐城自然湿地保护区对珍禽和麋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将丰厚江苏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等。这里还有江苏大地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涌现的各式先进模范人物的传奇故事:华西村吴仁宝、长江村郁全和、永联村吴栋材等率领当地村民闯出苏南乡村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时代楷模”赵亚夫真心实意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心系乡亲的李银江兴办高规格乡镇敬老院;承包荒山的女强人李叶红带领乡亲种果树致富等。这些使人犹如身临其境的或宏观或微观的个案描述,极为生动地勾画出江苏人民以其坚实的步伐、艰辛的探索奔小康的精气神。“巨变在城乡”“关键看老乡”“还是要健康”“全民新风尚”的江苏小康建设的独具特色的生动实践,给予全国其他地区以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先导作用。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突出特质在于,将诗意叙述与理性认知紧密结合。透过具有浓郁纪实风格的文字,作品似乎抑制不住叙述的激情与深情,力图将致力全面小康建设的江苏画卷徐徐展开。可以说,全书里面的诗意叙述比比皆是。譬如,“序章”中所写到的:“小康之路与现代化无缝对接,江苏板块与长三角共同兴旺。”“春天故事与新时代续写华章,东方巨轮与‘十四五’全速启航。”“序章”以诗歌形式出现,不仅十分新颖,带给纪实风格的作品以别样的韵味,还以高度凝练的诗句概括了江苏小康的重大意义与重要价值。第七章“高速时代”里也有这样一些叙述颇具诗意,如“路,在脚下;路,在拓宽;路,在延伸;路,在提速。”在此章结尾,作品以“那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现实预期”“那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美好愿景”“那是一个更加快捷的出行期待”三个排比句进行概括,以此增强叙述的磅礴气势。如果说,诗意叙述是为了保证其气势的彰显和感染力的传达,那么,这部作品无处不在的理性思考与认知,又将报告文学作家作为“思想者”的创作主体特质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譬如,文中对于“小康”一词的读解——“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源出《诗经》的‘小康’二字,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两句话显露出跨越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梦想与现代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的高度契合。作品还将“小康社会”这个极富中国哲人智慧话语的词寓意中国式现代化,在作者看来,这是邓小平的一个“创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主要目标——“正是这个创举,让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再遥远漫长,让小康梦想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第四章“独辟蹊径”在谈到江苏自贸区建设时写道:“实践证明,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出新的历史。如果说,以前是在开放中,世界改变了江苏;那么眼下在开放中,江苏人正在努力去影响世界。”此段话语对历史及其创造的认知、世界(整体)与江苏(局部)关系的思考都具有较强的哲理深意。

我以为,报告文学并非只是事实的搬运工,而应该成为思想者的文体,即它不是以零度的态度去呈现事实,而是带有创作主体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可以体现为某种独特观察的视角、对描述对象的褒贬评判、以及具有哲思的情感抒发等。这些或许正是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的地方。在《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当中,我欣喜地看到诸多融合作家理性认知的事件与人物描述,这些与充满激情的诗意叙述一起,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整体水平。

写实本位与跨文体表达的有机结合,使得《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凸显出其作为报告文学所应具备的非虚构性和文学性特质。对前者而言,作品嵌入了较多新闻报道文字,大量数据的展示和采访实录又强化了其新闻性、现实性和时效性等非虚构元素,作品的写实本位由此得以强化和彰显。对后者而言,作品中显而易见地运用了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文体的一些表现手法,这种跨文体的叙述方式,无疑使得全书的文学性得以巩固和加强。此外,多人执笔合作的作品,往往在语言表达、文本风格、修辞运用等方面难以达成完美的统一。从这个角度观之,《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取得了较高的完成度,文面、文气和文风达成了基本一致,这无疑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是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组织策划撰写的系列“报告”的第一部,我们期待后续报告的精彩,期待这一系列的“报告”完美再现新时代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绚烂图画。

2021-06-30 ——读报告文学《向时代报告:中国全面小康江苏样本》 □王 晖 1 1 文艺报 content60438.html 1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