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古本戏曲丛刊”浩大学术工程竣工

学术的积累 文化的传承

□廖 奔 刘彦君

“古本戏曲丛刊”是新中国最重要的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程之一,工作量极其浩大,历时也十分长久,而意义和价值非凡。

新中国成立伊始,郑振铎先生提出设想,利用三四年的时间,印刷1000种古代戏曲剧本,计划出8集,为研究提供资料库。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局面下,在人们建设新中国热情的鼓舞下,各方立即行动,很快有了最初成果。1953年出版第一集,1955年出版第二集和第三集,1958年出版第四集。

前3集收录的都是南戏传奇剧本,原计划杂剧剧本放在后几集里出。但1958年适逢关汉卿被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与莎士比亚一起入选。于是先编纂完成元明杂剧集作为第九集,于是年出版。

极为可惜的是当年10月,一代学人郑振铎先生逝于飞机失事。吴晓铃先生继任其事,鉴于资料来源的难易程度不一,将故宫所藏清宫大戏作为第九集于1962年先期出版。

新时期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担起续编重任,于1986年出版了第五集,后因种种情况后续进程拖延下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文化复兴的步伐加快,2013年丛书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文学研究所加快了编纂步伐。如今“古本戏曲丛刊”10集终于全部出齐,完成了这一伟岸的历史工程,可以笑慰郑振铎、吴晓铃先生于地下了。

10集一共印制古代戏曲剧本1193种,其间历经68年,耗费了几代学人的心血,而功在千秋万代,衣被后人无量也!

接下来想谈一谈我们对“古本戏曲丛刊”启动背景的认识。

众所周知,戏曲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小道末技”,为正统文化所鄙弃。历朝历代,体现为“经史子集”四部的书馆文库都不收录戏曲剧本,使之长期处于流散状态而自生自灭。

十七至十八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发现中华文化对于戏剧的价值认定与西方完全不同。他们一再指出,与西方文化里把莎士比亚推崇为现代文学鼻祖相反,中国人轻视戏剧、轻贱戏子,文人写了剧本都不愿意署名字。

西方人却发现了戏曲中的宝贝,因此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于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用法文翻译了第一个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介绍到欧洲,此后英国的戴维斯(John F. Davis,1795-1890)、法国的儒莲(Stanislas Aignan Julien,1797-1873)和巴赞(Antoine Bazin,1799-1863)陆续把《元曲选》100个剧本译介完毕,另外还翻译了《西厢记》(儒莲)和《琵琶记》(巴赞)两部长篇剧本。这种举措反映了西方人看重戏剧的观念。

当时的中国人与此观念不同。清代名士王韬1870年由英国经巴黎返回时,拜访了法国汉学家儒莲,对他的汉学成就大加赞赏,但唯一认为他翻译中国戏曲小说的工作是孟浪之举。

然而,恰恰是西方人对于戏曲的推崇,引起1900年到日本留学、追求新学的王国维的重视。王国维因而写出了《宋元戏曲考》,成为中国现代戏曲史学的开山之作。可以说,中国现代戏曲史学的奠基,是借用了他者眼光的结果。也因了王国维的开山,才有了郑振铎后来的进一步重视俗文学研究,也才有了郑振铎编纂“古本戏曲丛刊”的伟大社会实践。

再用亲身经历谈谈我们对“古本戏曲丛刊”历史价值的认识。

“古本戏曲丛刊”对于推动戏曲学科的建设,可说功莫大焉。因为有了它,才有了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史研究的突飞猛进,才有了近年来戏剧戏曲学学科的开拓,才有了影视剧作为一级学科的设立,并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这个队伍才能如此壮大。

我们自己编的150万字的四卷本《中国戏曲发展史》,如果没有“古本戏曲丛刊”,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因为此前除了《元曲选》和《六十种曲》之外,其他古代戏曲剧本大多散见于各地公私藏书之中,一些还藏于海外。许多稀见珍本,即使知道所藏处所也不一定能见得到。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研究戏曲史的时候,就有了“古本戏曲丛刊”里随手可得的古代戏曲剧本,那时天天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书库里浏览,得以轻易阅读了几百部古代戏曲剧本,而省去了到全国各地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处的寻找之苦。

我们感谢郑振铎先生,及时将元明稀见南戏传奇剧本提供给世人。我们也感谢关汉卿老先生,是他的名气和荣誉,促使元明杂剧集放在了第四集里先期出版。我们也感谢吴晓铃先生等前辈的决定,让第九集清宫大戏剧本先期问世。因而,在我们撰写《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时候,大体得到了最需要的第一手古代戏曲剧本,从而展开研究。可以说,没有“古本戏曲丛刊”,就没有我们的《中国戏曲发展史》。

20世纪90年代,法国汉学家龙彼得的人类学弟子,台湾王秋贵博士,仿照“古本戏曲丛刊”的集名,又编纂了“善本戏曲丛刊”,收录明清戏曲散出选本集,大多是海外藏本,与“古本戏曲丛刊”形成了互补。应该说,它是在“古本戏曲丛刊”的启发下动议和完成的,也是我们撰写《中国戏曲发展史》不可或缺的丛书。

“古本戏曲丛刊”在60多年里,先后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接续出版。这一系列有社会责任感与学术道义的出版社的连续行动,成就了这项伟大工程的最终合龙,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事业整体业绩的生动写照。

“古本戏曲丛刊”的出版,填补了中华文库“经史子集”四部之阙项,筚路蓝缕,集腋成裘,立言立功,功德无量。

先后几代学人的前赴后继,一批出版社的薪火相传,实现的是学术的积累,是文化的传承,是学术生命的汇聚,是新中国的文化辉煌。

它的历史功绩,怎么赞誉都不为过。

2021-08-23 □廖 奔 刘彦君 “古本戏曲丛刊”浩大学术工程竣工 1 1 文艺报 content61311.html 1 学术的积累 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