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塑民族之魂 立时代新人

□王锡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我想起了100年前的鲁迅。那也正是李鸿章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国体支离破碎,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变局时代到来。1921年,40岁的鲁迅,在年头上写了《故乡》,在年底写了《阿Q正传》,之前之后还写了一大批作品,特别是写了祥林嫂、阿Q一女一男两个人物。两人的人生道路不同,但同样命运悲惨,同样在故事结束前死于非命。同时还写了他们周围的两群人。这两群人对待这两位主人公,是同样的始而同情,继而厌烦,终于嘲笑。然后在他们死后,很快将他们遗忘。

我理解,鲁迅之所以这样写,其用意在于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历史大变局中站住脚,归根结底首先需要的是人的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鲁迅说过,“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就是说,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之计,第一需要的是立人。祥林嫂和阿Q虽然都是认真面对生活的人,都勤勤恳恳干活,希望由此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终归于被压迫、被欺凌、被奴役。他们的人格原本并无大的缺陷,但是黑暗的社会蒙住了他们眼睛,扭曲了他们的精神,践踏了他们的人格,最终剥夺了他们的生存权。在数千年的封建制度的砧板上,他们是任人宰割的鱼肉,是被淘汰的不幸而又不争的弱者和失败者。而当时中国在世界格局的大砧板上,正类似于祥林嫂和阿Q在鲁镇和未庄。为此,鲁迅曾警告,中国如不思改革,中国人将被“从‘世界人’中挤出”。因为,“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够站得住脚。”

100年来,中国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新、自立、自强,从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唤起民众,奋起抗争。建立起拿枪杆子和拿笔杆子的两支军队,向封建军阀、侵略者抗争,向黑暗与愚昧交织的时代抗争。28年后,终于取得“协同生长”的权利。又向贫穷与落后抗争,向霸权与威吓抗争,挣得了屹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其中,最大的改变是什么?还是人。就是鲁迅主张的“首在立人”。只有人的进步,才会带来社会进步,只有人的发展,才会带来社会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立人?我的理解,立人不同于教育。教育是面对他人,居高临下;而立人是面对所有人,包含自己。教育更多指知识和思想的传授,而立人内涵更宽广,更重人格的树立。鲁迅曾说:“以前的文艺,如隔岸观火,没有什么切身关系;现在的文艺,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自己一定深深感觉到;一到自己感觉到,一定要参加到社会去!”这就是为什么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而义无反顾;多少人鞠躬尽瘁,衣带渐宽,而矢志不渝;为什么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为什么有人抛弃国外优裕的生活,而甘愿回国,在人迹罕至的大沙漠隐姓埋名数十年?此无他,就是因为人的觉醒。

在面临新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今天,我们将何以应对?我想,还是首在立人。无论面对国内发展,还是国际博弈,最终的强者,必然是人格站立起来的人、民魂挺立起来的民族、国格屹立于一方的国家,然后能与世界协同生长,“挣”得自己的地位。

怎样立人呢?鲁迅也给了答案。他主张“尊个性而张精神”,就是培养独立人格,提振人的精神面貌,吸收外来的先进思想,同时择取传统优秀文化,“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培养出足以自立的人,由这样的人民建成的“人国”,来应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必能“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这就是在鲁迅诞辰14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坚守的信念,也正是我们纪念鲁迅的意义之一。

(作者系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2021-09-29 □王锡荣 1 1 文艺报 content61845.html 1 塑民族之魂 立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