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奔跑追梦人》,是李朝全创作的一部独具内存和姿态的深圳新报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大历史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是报告文学作家书写中国梦富有意义的重大题材库。近年的深圳报告,作家各取视角叙事,呈现客观自在、书写者各有所得的丰富多样的深圳。陈启文的《为什么是深圳》通过叙写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故事,揭示创造传奇深圳的历史与时代逻辑;燕子的《深圳,我城》以某种“在地写作”的方式,散点透视深圳城市变迁的历史;彭名燕的《用爱吻你的痛》聚焦的是深圳对弱势失能者的救助,彰显了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大爱无疆的人性高度。而李朝全的这部新作显然有别于以上作品,这是一份专注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路人才在此开新创业的深圳人才报告。
在报告文学界,清瘦的李朝全本身就是一个一路奔跑着的追梦人。他一手从事报告文学的评论和研究,同时又走向时代生活的一线,一手创作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两手都各有创获。这部以深圳人才为主题词的《奔跑追梦人》,是一部关于“人”的报告。由历史创造也创造了历史的深圳,是人民谱写的伟大史诗。报告文学是人的文学,这一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则应当是以人为中心。领悟此理的李朝全,将作品定题为《奔跑追梦人》,这既反映了写作客体的对象自在,也体现了作者的文体自觉。作品分为上篇“我们都是追梦人”和下篇“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构成“我们”的是人才群体,他们中有院士、研发人员、科技企业家、管理者以及培养人才的大学校长、教授等,更多的是在前海梦工场创研孵化成果逐梦青春的年轻人。人才林林总总,但作者对写入作品中的人物有着自己的选择:“一定要找到能打动自己的东西。一个作家如果找到了打动自己的东西,也许有朝一日他会写出一篇能够打动读者的作品来。”该书的写作正是这样,读者为作者的感动而感动,为作品中那些有情怀担当、为梦想而奔跑的有故事有个性的人物所牵引。
李朝全的笔墨一如他的为人质朴无华。书中很少有激情的抒发、多彩的描写和无根的想象,但却能刻画映射出人物精神的精彩和个性的光芒,让人物的本真形象卓立于作品之中,带给读者感动和回味。其中,有“总理为听障的他站台”的邱浩海,他和他的团队致力于“让更多的听障者走出封闭的世界,活出‘声音’”,这里感动我们的是人物的自强和自信;有“我们都是有情怀的人”赵紫州,家境优渥,毕业于国外名校,他和伙伴放弃高薪,抱团艰苦创业,为的就是要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研发出能够改善纺织工人和焊工等工作环境的替代方式,从中可以读到感动我们的一代英才的初心和使命。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各有各的人生故事、创业历程和性格禀赋,但他们作为追梦人的异相中凸显着共同的精神要义。他们“工作在前海,吃在前海,住在前海,几乎24小时都在梦工场里忙乎自己的创业,忙乎自己的工作”。这部作品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作者以这样的具体叙写,将“奔跑追梦人”这个既彰显着时代风采同时又独具深圳人精神特质的形象落到了实处。奔跑追梦的人创造着奔跑追梦的城市,这个梦是个体的人生之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文学”确认了它的类属,而“报告”则规定着它的质料。报告文学是非虚构的,它具有某种新闻性。在《奔跑追梦人》中,因着各种人才叙事的设置和展开,作品的新闻性部分地被转制为相应的专业性、知识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可视为一部集纳广泛的“知识”和“智慧”报告。其中的某种专业知识,与所写的人物相关,是人物故事的有机内容,同时它也构成对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满足。《英雄有用武之地》一章的主人公、“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和深圳市“市长奖”获得者黄三文,是一位植物基因组专家。读者由作品的阅读,可以了解“黄瓜基因组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研究”和“番茄育种对果实代谢组的改变”等成果的机理、应用以及意义等,知识是专业的,但读来却是趣味兴然。《大数据是一座“特大油田”》也是这样富含专业的信息量,这一章是对数据公司董事长贾西贝的叙事,同时也是一份关于“大数据”具体可感的报告。“贾西贝将数据生产、共享、清洗、存储、变现、深加工环节,分别对应石油开发中的油田、输油管、炼油厂、储油罐、加油站和石化厂”。作品以个案例说这种形象生动的对应,读者对高大上的“大数据”就有了近切的认知。
此外,《奔跑追梦人》书写中理性的意味较为明显,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份具有某种“研究性”特点的深圳人才报告。“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刚建立时,全市只有两名技术员:一名拖拉机维修员和一名兽医。而如今,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00万人,科技大军人数超过200万人”,“‘人才大战’稳坐铁交椅”。作者不仅描写孔雀深圳飞、人才在此大有作为的景象,而且通过对具体人物、典型故事的叙写以及作者直接的点评论说,富有说服力地揭示了深圳何以人才立市、强市的关键密码,读来给人有诸多启示。这也给作品增添了不少思想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