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评剧院的《革命家庭》创演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该剧小切口、大视野地把握党史题材,在评剧舞台上讲述了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随着舞台上“江梅清”“方承”们的精彩表演,在多媒体技术的助力下,观众仿佛回到了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感受到“觉醒年代”的救国呼声,工农革命运动的火热场面,国共分裂的腥风血雨,白区斗争的惊心动魄,以及最终胜利的欣慰和荣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在这份光辉伟大的精神谱系上,镌刻着无数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革命家庭》正是通过对江梅清、方承及其子女的形象塑造,以评剧艺术的独特魅力,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完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评剧表达。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充分发挥戏曲艺术长于抒情、烛照人心的特色,把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的情感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引导观众在情感认同中获得心灵共鸣。
除了对题材内涵的深刻发掘外,《革命家庭》的成功还得益于对中华文化和美学的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家国同构、重视伦理。家国相连,既是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也常作为中国戏曲故事最底层的逻辑。在脍炙人口的“老戏”里,多的是满门忠烈、举家为国。《革命家庭》在这方面的承续和开拓,为其奠定了思想、文化和艺术内涵的基础。该剧紧扣一个“家”字,以方承回忆往事为基本线索,从一张“全家福”讲起,以一张“全家福”结束。“团聚”的意象贯穿于剧情始终,“团聚”是对胜利的期待,是争取胜利的动力,也是“胜利了”的欢欣,家人的“团聚”和革命的“胜利”在剧中互相映证、互相诠释。应该说,这十分契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写戏就是写人,演戏也是演人。对于一部以家史折射党史的戏而言,《革命家庭》的成功,离不开对戏中人的塑造。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以声情并茂的唱腔和真诚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方承从普通农家青年“承妹子”成长为革命家庭中一员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方承从旧社会的农家女儿在丈夫江梅清的启蒙引导下成长为新女性。江梅清英勇牺牲后,她从悲痛欲绝中振作精神,携儿带女,跋山涉水,从长沙来到武汉,又从武汉到上海,找到了组织,“漂泊人归了家有了依靠”,接过革命的接力棒,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领使命——脱去了粗布衣,换上了旗袍装”,扮成南洋富商的太太,在小洋楼开辟了新的战场,为党建立并守护与中央苏区的联络点。从此,方承化“小家”为“大家”,舍“自家”为“国家”,在已成长为工人领袖的大儿子梅立安因叛徒出卖、被敌人逮捕牺牲之际,依然坚定信念,矢志革命,直至胜利。
作为艺术形象,方承既是成功的,也是成熟的。在题材的意义上,如前所述,她是对党的革命斗争史的人格化呈现;在舞台的意义上,她又是革命家庭所有成员形象的缩影。这个曾经的“承妹子”本来抱着过门之后,过上相夫教子生活的“理想”,在洞房之夜,丈夫江梅清却打碎了她脑中“江方氏”的封建思想桎梏,给她起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方承”。从此,在方承心中,江梅清就是党的象征,组织也就成了家的别名。我以为,“起名”这个细节,极为精彩,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写出了革命对人性的解放。特别是随后的剪发一场,堂客们对方承改名十分羡慕,纷纷要求江梅清也给自己起个名字,进一步深化了其人格唤醒和思想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升华了方承和江梅清的感情,恰如方承深情的唱词:“忽觉得不是头发短了几寸,是跟我的丈夫又近了几分”。
值得注意的是,当剧情进展到大约一半时,作为革命引路人的江梅清已经牺牲了。但这个人物形象并没有消失,他以灵魂叙事的方式,依托方承的回忆,现身说法,更深层的则是,他已经融入了方承的生命和灵魂。这样的艺术处理,有效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和方承形象的深化。比如,“护坟”一场,团丁们来势汹汹,想要砸碑平坟。方承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有勇有谋,历数往事,不但让观众了解了江梅清走进民间,兴学济困,为民造福的一桩桩实事,还感化了团丁们。当这些被反动势力裹挟的无知者羞愧地扔下枪,向墓碑叩拜,无疑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革命者的伟大形象。再如“诀别”一场,生死关头,母子相看传心声,在舍生取义的儿子的暗示和鼓励下,方承下定决心:“家碎换得山河整”,“咱全家一个一个的往前行!待到那日红旗高挂明烛焚香再报喜讯,当告慰我的一家满满一腔报国情!”这里虽没有直接提到江梅清,却再一次让观众想起他引路人的形象。由此可见,剧中的江梅清与方承既是传播火种的革命者与接受革命启蒙的群众,也是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更是革命路上坚贞不屈的同志伴侣。两个人物构成有效互文,让革命者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也拓宽了观众的欣赏空间。
总之,评剧《革命家庭》以革命家史折射立党初心,见人见事见精神,生动塑造了革命母亲的崇高形象,为戏曲艺术展现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出了新的开拓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