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字:第一次在报刊发表文章是1987年,迄今35年。总计写过约200万字文章,出版过9种文集(含增订版)。从中精选40万字,编成这套3卷本自选集。其中约8万字是近两年写的,未曾结集。
书和读者见面,已是2022年。1992年我在作家出版社做编辑,编的书里有《贾平凹自选集》,这套书后来引发了中青年作家出文集的热潮。整整30年后,文集热早已平息,我的个人自选集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
读过的古诗词中,如果说有最爱,是陶渊明的《停云》四章:“霭霭停云,濛濛时雨……静寄东轩,春醪独抚……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东园之树,枝条载荣……”自选集3卷书名就是从这里选的。
“枝条载荣”,即枝繁叶茂之意。这一卷的文章都是讲过日子的点点滴滴。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正是枝繁叶茂的样子。
“静寄东轩”,在东边小屋独处之意。这一卷的文章都与文艺、阅读、写作有关。轩是有窗的小屋,正是我此刻书房的模样。
“愿言怀人”,思念亲友之意。这一卷的文章都是在写人。陌生的熟悉人,熟悉的陌生人,大多是亲友,也暗合了这层意思。
第一卷收录的文章里有一篇《夜的声音》,还记得是1990年在昆明海埂一间舒服的房间里写的,是我发表的第一篇随笔。以前志在学术,从这篇起改弦更张写小文章,一溜烟儿就写到如今。
关于过日子,我曾在《不经意》一书里这么说过:有度日如年一说,形容日子不好过。我的日子度日如日,无好无不好,一天就当一天过,日升月落、吃饭睡觉。过日子就是这样吧,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似有条有理,仔细看又缺这缺那,可是再仔细瞧瞧,什么没有呢?哪怕是条理。
不可思议的条理。
第二卷收录的文章有这么几个主题:一是分享好书,以及我读书过程中对世相人心的一些思考;二是讨论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本身;三是关于书法绘画的一些笔记。
本来这卷还收录了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文,《卞之琳初期诗歌的“拧劲儿”和“淘气”》,也就是开头说的那篇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第一次”,想留个纪念,终因与全书体例稍嫌冲突,舍弃了。想想当年动过做学问写论文的念头,如今年过半百收拾写过的文章,就拣得些不三不四的小随笔,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
第三卷收录的文章主要是之前出版的《过得去》《百家姓》两种书的精选。另有这两年新写的几篇痛心怀人之作,也将它们改换标题,并入“百家姓”系列。《过得去》和《百家姓》是我的书里流传相对较广的两种,前者后来出过增订版,后者共有3个版本。
全部书稿编完的那一刻是个清晨,我住在山里,格外安静,没有一丝一毫的人声车声工厂声,只听到轻风的声音,还有清脆的鸟叫声。我揉揉眼睛,披上外衣,独自沿户外的山坡漫无目的地前行,心里撤远一步回望30多年写过的文章,做了个总结——
内容不外三件事:过日子、阅读写作、各式各样的人。
写来写去,想说的其实也就三件事:常识、逻辑和爱。
都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三件事,看似无比简单,却是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