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用关爱温暖这个世界

——读周莹的成长小说《蝶瓣兰》 □蔡先进

湖北作家周莹以前从事成人文学写作,真正开始创作儿童文学的时间不算长,但已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就。她的儿童小说笔触更多地指向留守儿童领域,写出了他们的苦闷、无奈、无助、梦想与追求,整体格调是温馨温暖的,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向往。在写作技艺方面,周莹喜欢勾勒五彩缤纷的自然,擅于写景状物,性格塑造与心理刻画生动传神,浓墨重彩描摹少儿的童心、童真与童趣,表达他们对亲情和友情的热切渴盼。在笔者看来,她一贯坚持的创作审美追求是用温暖的关爱感化这个世界。

成长小说《蝶瓣兰》也延续了她创作的一贯追求,充分运用民歌、童谣和俚语,平添了文本的可读性与亲和力,相对于以往的短篇作品,线条更饱满,内涵更丰富。故事背景设置在秦巴山脉深处十堰市房县九道乡,那里盛产野生蕙兰,兰花是当地的地域标签,创建兰花产业基地成为当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特色,小说正是以这个背景开始构思创作的。

这部小说的几个重要人物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生动立体。大妞王源是高年级小学生,她为人勤劳善良,学习刻苦勤奋,有理想有追求,在家是奶奶的好帮手。妹妹年龄尚小,富有童真童趣,有些调皮任性,喜欢玩手机游戏,大妞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妹妹提升,以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引导妹妹进步。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打工,姐妹俩与奶奶相依为命。尽管奶奶悉心照料,但仍力不从心。驻村刘雯秀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知民情解民忧,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并建立鱼水情深的亲密关系,她情系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了广大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招募兰花研究专家周教授加盟,努力打造兰花培育基地,深受村民的爱护与拥戴,为了清风谷村的乡村振兴呕心沥血,却在做异地安置思想工作时因公殉职。刘雯秀的死虽让读者深感遗憾,但她的大爱与博爱在悲壮献身中得到了高度升华。为了却刘书记的心愿,奶奶将家中的传家宝——革命烈士的“遗物”一面红旗捐赠给清风镇小学红色教育基地,善良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怀非常动人。

本书第六章《家里的风波》,揭露了社会中的黑暗现实。“爸爸”王小山被私人诊所的医生蒙骗,明明是肝炎,却误断为肝癌晚期,推荐做花费80万元的免疫治疗,此举吓得王长山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后来,“妈妈”顾盈紧追不舍,要看诊断书,却只有病历本。结果上县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只是需要长期服药调理,并无大碍。这个情节鞭挞了极少数医师为了个人私利而丧失医德的不良行径,也体现出作者的悲悯情怀,这是本书的第二个审美特征。

彰显励志情怀是本书第三个审美特征。主人公大妞有理想有追求,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作为孙女,经常放弃自由玩耍的机会,主动与奶奶一同扛起家庭重担;作为女儿,她体贴乐观、善解人意,为了让爸妈安心打工,每次与他们通电话时,总不忘说一句“我们一切都好。”作为姐姐,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妹妹热爱学习。大妞在学做人和当好学生的同时,也指导妹妹学会独立自主,争当学习上进的优秀学生,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表率作用。大妞为人积极上进,热爱并拥抱生活,她的言行举止无不具备催人奋进的社会功效,彰显出作者创作一贯追求的励志情结。

读本书的第四个感悟是在寓教于乐中启人心智。“兰花”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房县地域标签之一,书中通过对兰花专业知识进行了启蒙式的趣味解读,既让读者获得有关兰花的基本常识,也让读者同时获得人生的乐趣,潜移默化中萌生热爱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进而培养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周莹的儿童小说除了“兰花”这一关键词,还有“关爱”“温暖”“陪伴”等具有个人风格的审美特质,希望她能延续“清风”系列的儿童文学书写,锲而不舍地走向远方,或许可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

2022-07-04 ——读周莹的成长小说《蝶瓣兰》 □蔡先进 1 1 文艺报 content65471.html 1 用关爱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