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书香

薄凉人生与馥郁蜀葵

——读蒋殊《阳光下的蜀葵》有感 □徐文胜

蒋殊的《阳光下的蜀葵》再版了。从2014年初版后读者的青睐有加到售罄,到2016年一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再到评论界屡屡自发地发声,如今“阳光下的蜀葵”已经被坊间不经意更名为“蒋殊的蜀葵”。蒋殊和蜀葵的标签,有了最大公约数,也有了蜀葵的书、画、声、屏等诸多衍生产品。

初读《阳光下的蜀葵》,我惊异于那些乡村的凡人琐屑,在蒋殊的笔下意趣盎然,仿佛童年久违的和煦,轻轻拂过。它能强烈勾起从前的记忆,引发共鸣,就像顽童把鸡毛掸子悠悠地挠到你脖子里,毛烘烘的,很享受;也像秋天柔柔的毛草穗儿擦过脸,有点轻微的痒。你愿意闭了眼,就让它挠下去,擦来擦去,不愿意拂开。

我尘封已久的乡村记忆闸门,是跟着蒋殊再回故乡老院,疯狂地寻找蜀葵过程中轰然开启的。一种普通的花儿,在她笔下生出长长的愁怨,不由跟着她喜,怒,哀,进而愧疚,恨时光不能倒流。

乡村生活就是乡村生活,不是觥筹交错虚与委蛇,不是吟诗赏月纵论家国,不是衣冠楚楚正襟危坐,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相反,它是错综交织的麻团,是相互抱团的取暖,是家长里短的唠叨,是“小肚鸡肠”的计较,是青涩男女的擦肩而过,是热辣抱怨的“弦外之音”,是单调重复的劳作,是沉默如山的迎送,是简单深沉的寒暄……乡俗乡亲,乡规民约,道德法律,构成了乡村规则和运行流淌的交响。

蒋殊从这些庸常的生活咏叹调中,有了自己的发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她惊异于常人的坦诚,天生丽质难自弃之上的善良,成就了一个本色作家真、善、美的统一。她曾说:“抛开写作者不说,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善良,身上就必定同时具备真和美。尽管我常常被人利用我的善良,但我还是很幸运我与生俱来的善良。”

如果说,蒋殊笔下的窑洞、栅栏、磨盘、鸡狗、河流、山头、蜀葵等,构成了乡村的背景和氛围的话,最具特色意义的乡里人,就是一幅别致的田园生活图。隐忍一切、含辛茹苦的母亲自不待言,深沉如山、浓得化不开亲情的父亲病中写下那句“我们在一起,多好”,让多少读者泪目……而另一些并非单纯的温馨记忆,更有直面生活的冲击力。比如有些亲人的“索取多于付出”;有些日日相见的亲人在生活中“即便路过,也不会打一声招呼”;比如她与婆婆的关系“一度冷如冰” ……这些人的局限、情境的局限也包括时代的局限,都曾在蒋殊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也不乏小女人的抱怨,然而,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败给她自己的善良和格局。包容一切,理解一切,泯灭于风中、飘散于无形了。

《阳光下的蜀葵》初版中尽管也有别离、死亡、失落的碎片,但仍是以明艳、温馨为底色。再版(珍藏版)中增加的篇目,却是沉重、压抑的多,一下子让这本书厚重了若干,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新增篇目,主题主要是失去和死亡。流驶的无情时光,总是让乡村增添人生的薄凉意味,温馨的东西在稀薄。但,这又何尝不是生活的真实,抑或真实的生活!

《被岁月掩盖的酒窝》中堂弟“明子”,是鲁迅笔下闰土再生的现世状。一个纯洁、羞涩、稚气的乡村少年,在生活的蹉跎下,变成一个饱经沧桑的早衰者。社会是万花筒,也是大染缸。离开乡村的明子,到底在新的规则下,经受了怎样一个蜕变历程?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但,亲情的疏离、城乡的隔膜、艰辛的磨砺,已然既成事实,并惯性运行下去。明子,还能回到曾经那个酒窝少年吗?显然,不可能了。城市的工地、窝棚,五光十色的城中村,还有多少“明子”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心力,艰难而倔强地奋争,希望有个比乡村好的日子,这个梦,什么时候圆呢?

《浩荡的羊群》里,蒋殊把目光投注到一个羊倌身上。这个乡村的边缘人物,毫不打眼,却结结实实是乡村的脊梁。他的种种“好”,是在死后若干天才被村里人发现的,并引发了良心觉醒和善良重塑。他被隆重回忆,隆重下葬。这些村里的最高礼遇,给一位生前被全村人忽略的人。在这里,人性的细微,被书写得淋漓尽致,荡人心魄。

值得指出的是,《漫山遍野寻姥姥》是蒋殊书写亲情的又一篇巅峰之作,有汪洋恣肆、奔流不息的气势。这个在去世时她“居然被亲情麻木、没有流出一滴泪的姥姥”,自然是一个具体的存在,但更是一个意象。姥姥和柳树、柏树相互间养分的给养,传承给了母亲和“仙大娘”们。她半生无牙半生艰辛和“我”的牙疼跨越时空链接,瞬间接续起血脉,勾连起感同身受。“看着两位都像母亲一样的老人,细细地一根根摘除我满身的鬼圪针” ,那一刻,站定不动、心无比安稳的“我”,传递给阅读到此的读者多少暖。蒋殊找到的,何止是姥姥的坟,何止是又想起记忆中散淡的姥爷,分明是永续流传的血脉亲情,厚重沉积的浓浓乡情。这里,蒋殊既有感慨和感动,也有不安和歉疚,还有发现和内省。

乡村的灵魂不能死,也不会死。有蒋殊们的传承,有读者们的共鸣,乡村未曾远去,乡韵何曾老去。

珍藏版《阳光下的蜀葵》,调子降了降,内容却更丰富多姿。或许,人生的底色本来是薄凉的,因为蜀葵的馥郁,而有些明艳和温暖。能有一个精神家园,再辛苦的营建亦何其快乐!

蜀葵是“蒋殊的蜀葵”,蜀葵亦是乡愁的别名,是所有或多或少有过乡村经历的人们心底的爱与痛、情与愁。游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从前朴素到家的村人农事,与别处的灯红酒绿,无非是体验不同。大千世界,大道如出一辙。好在,蒋殊讲出了别样的故事,记录下别样的文字,也传递了别样的表达。

2022-07-08 ——读蒋殊《阳光下的蜀葵》有感 □徐文胜 1 1 文艺报 content65551.html 1 薄凉人生与馥郁蜀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