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

□刘书亮

艺术家在数字环境下创作

数字艺术家Beeple创作的Ocean Front,2021年3月,该作品被挂在NFT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出售,被NFT收藏家贾斯汀·孙以600万美元拍得。

通过“Disco Diffusion在线图片生成程序”所生成的画作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比特代替原子”的判断在科技与文化产业甚至已不再新鲜。各类艺术的发展也相继走入数字化,或者说数据化。以数字方式存储艺术作品,其最终形态都是二进制的0与1。当然,创作者们在计算机上动用的创作工具倒不会那么抽象。他们通过功能各异的软件,以数字化的工作环境生产绘画、雕塑、视频、音乐等等。计算机为艺术打开了一扇门,让它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今天的艺术家们大都已经习以为常的阶段。

表面上看,数字艺术只不过是在对现实媒介材料进行模仿;它的迅速崛起,仿佛意味着人对科学工具的控制与征服,艺术家也因此成为获益之人。譬如,在各大绘画软件中,我们有大量笔刷可以选择(除了官方提供的,甚至也可以用各种功能自制笔刷)。这些笔刷在越来越发达的技术加持下,能越来越理想地仿制出铅笔、水彩、油画颜料、丙烯等诸多绘画媒材的质感。不过,或许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数字媒介正在逐渐统摄所有的艺术。

曾经,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媒介材料来划分艺术门类的:雕塑属于大理石、木头或铜,电影属于一卷卷的胶片,绘画则属于画布和颜料。但在数字时代下,各类艺术转而通约于一些通用的文件格式。图片虽然有许多不同格式,如JPEG、PNG等,但它们共享基本单位即像素,并很容易放入软件里修改或作为素材使用。视频也是如此,不同编码与封装格式的视频可以在兼容它们的软件中全都拉入时间轴内进行编辑。

与之相伴的一个结果便是,数字时代的风格融合与并置异常简单,动画影像与实拍影像的合成在图层(layer)划分的模式下显得轻而易举,至少要比“前数字时代”的特效简单太多了。综合材料(mixed-media)的作品也变得方便易得——尽管是仿拟的结果。如果我们套用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说法,那么数字图形媒介(位图里的像素点、三维模型里的曲面和多边形等)成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仿大理石:一种可通约的造型材料,我们用它去创造各类数字景观。

值得补充的是,艺术全面走向数字化的时代,也是适合诞生NFT(非同质化代币)与加密艺术的时代。这些新鲜的现象是如此诱人,以至于吸引了大批艺术家,但参与其中的不乏投机者,让相关平台与市场难免混乱,场域内的主体也更加复杂,其前景更是尚不明朗。不过,毕竟是这样一些新生的争议事物,帮助我们完成了对数字时代艺术下一个阶段的初步想象。

2022-07-13 □刘书亮 1 1 文艺报 content65647.html 1 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