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读书人,都希望能通过读古书去认识历史文化真相。但是古书难读,一些比较离奇的记述,其真伪虚实无从对证,读过也会如堕五里雾中。如《山海经》《天问》之类。如今时代迎来中国历史文化热潮,考古发掘的大量新出土文物令人应接不暇。有些考古发现的对象,似乎要比《山海经》还奇特,也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望洋兴叹。有没有一种学术性解读方案,能够兼顾古书内容和考古发现对象的激活效应呢?
国内的文学人类学一派,自2005年提出的四重证据法,是目前可以突破历史疑难问题认知瓶颈的一套新方法论,读书人可以自己学习尝试。第一重证据指所有传世古书。传统的国学研究就是围绕这些书证而展开的。对古籍的版本、文字和记述内容的考证,构成国学的基本方法——考据学。王国维在1925年提示地下发掘之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当代考据的第二重证据。我们加上民间活态传承文化作为第三重证据,包括多民族口传神话传说和故事,节庆礼俗和表演之类,即当今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重证据指考古发现的文物和图像。一旦古书写的难解内容,遇到出土的第四重证据,往往能起到唤醒和激活的作用。
比如说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华夏族始祖黄帝号“有熊”。古今的读书人对此基本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成为千古之哑谜。1940年代长沙出土战国《楚帛书》,将创世大神伏羲的雅号写作“天熊”。作为地下新发现的文字材料,和甲骨文一样属于第二重证据。天熊伏羲和有熊黄帝相互映衬,透露着重要的历史隐情:熊曾经是一种圣号和国号。《白虎通·爵篇》云:“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史记·五帝本纪》集解:“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按照谯周的说法,国号为“有熊”的国家早在黄帝之前就存在。“有熊”之圣号,是黄帝继承其父王少典的文化遗产。
古人难道真的崇拜熊吗?今人对熊的态度似乎还包含了蔑视的成分,诸如“笨笨熊”和“熊孩子”一类流行语可以为证。但是,今人的态度绝不能代替古人。只要你自己在办公室做健身操时操演过五禽戏之熊戏,就会明白,华佗传下来的以熊为楷模的修炼方式,肯定是大有来头的。再看北方萨满跳神要身披熊皮,就知道熊皮的作用如同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谁戴上它谁就代表天神下凡在人间。凡此种种皆为第三重证据,以活态文化传承证明:熊曾经是古人心目中的天神、尊神。人类崇拜天熊神熊的历史会有多悠久呢?第四重证据能够直接给出答案。
国家重大项目成果《四重证据法研究》一书,第七章专论汉代天熊图像,距今2000年上下,有多种熊形文物历历在目,包括铜器、陶器和玉器等,直观呈现当年的神熊风貌,足以颠覆今人蔑视熊的观念,并觉悟到古老传统断裂后必然发生的数典忘祖现象。第十章论述中医养生思想与熊崇拜的关系,始于《庄子》“熊经鸟伸”说,展示文物玉熊是商代的,距今3300年。同时还陈列28万年前辽宁金牛山原始人洞穴中发现的熊头骨照片,说明“人—熊”关系的历史厚重程度超乎想象。史前狩猎先民非常熟悉熊的冬眠习性,将冬眠后的复出理解为死而复生的神力作用。希望通过操练熊的动作,将这种非凡的生命能量积聚到自己身上。当你去辽宁建平县牛河梁遗址公园,看到5000年前亚洲第一神庙里供奉着神熊偶像,第四重证据就以无言的方式激活了有熊黄帝和天熊伏羲之类古书哑谜。更不用说《山海经·中山经》记述的熊山熊穴:冬天关闭,夏天开启。由此,四方面的证据整合起来,一个早已失落并被后人彻底遗忘的神圣文化传统,就会在你心目中复活起来。你以后再看京剧《渭水河》: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随即在渭水边巧遇姜太公,由此奠定周朝800年基业的辉煌历史,肯定被激活为一段典型的神话历史剧,有声有色。当你来到朱仙镇,看到著名木板年画《飞熊入帐》出自当今非遗传承人之手,肯定会对画面内容心领神会。那是3000年传说在当代传承不息的艺术见证。你若再去学习我国南派武术的代表——形意拳,也会得知其最高境界称为“鹰熊合练”,绝非偶然。被重新激活的熊文化传承能够让古书和文物同时大放异彩,为我们培育出好古崇古的一份文化自信与赤诚。
说过天熊、神熊,还要说到天龟(别称:天鼋、轩辕)、神龟。当你第一次看到所谓的二重证据商代甲骨文时,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商代最高统治者通神占卜的结果需要首选大龟甲壳用来刻字记录?占卜的本义是从神灵那里获得吉凶祸福的未来信息。曹操诗句“神龟虽寿”,给龟加定语,称“神”。占卜用龟的理由就是信仰龟能通神、通灵。2022年6月,当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龟形铜网格状器,其龟背甲与腹甲之间以活页相连,可以开合,二甲中间夹藏着龟形美玉,还有丝绸包裹痕迹。这毫无疑问是一件前所未见的通神法器。四重证据的实物一旦重现天日,古书文本叙事中过去难解之谜,也就有了唤醒激活的契机。下面,我们不妨看几部古书的激活式解读例子:
其一是《山海经·南山经》所记之玄龟玄蛇,原来其神秘奥义可以从通神的龟形文物中获得启示;其二是《论语》所记孔子言论,居然将龟和玉联系在一起。《论语·季氏》记孔子原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说古代官府有专门管理占卜用龟的职官——龟人,还有专门管理各种玉礼器收藏和使用的职官——典瑞。如果神龟和玉器在木匣子中损毁,应追责此类官员。可见在政教合一的周代国家制度里,祭祀神灵是最重要的事情,龟和玉乃是国家祭礼首选之法器。礼书中除了有龟玉组合,更常见的则是玉帛组合。直到《明史》《清史稿》所记国礼圣物,玉帛依然不变。这就是未曾中断的文化传统,简言之,甲骨文汉字以来的国史传统3000多年,第四重证据玉礼器符号书写的历史有10000年。玉帛组合为祭礼的历史至少5000年。而金属礼器的出现约在4000年以内。没有物证在手,我们讲五千年文明就会流于空话。
其三是《今本竹书纪年》,讲到夏商之际改朝换代的历史大事件,商汤和伊尹在洛水边祭拜帝尧之坛,用玉璧沉入洛河,随即出现幻象一般的场景:先是黄鱼双踊出水,接着有黑鸟从天而降来到坛上,化成黑玉。又有黑龟同时出现,龟甲上隐约有红色文字,说夏桀无道,天命商汤取代之。这真可谓三黑汇聚,预兆夏桀之灭与商朝之兴。这笔法类似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姜子牙,开启周人取代商朝而得天下的历史。除了三黑圣物,天神降下的预兆还有如下一景:“有神牵白狼衔钩而入商朝。金德将盛,银自山溢。汤将奉天命放桀。”对照《礼记》所云夏人尚黑殷人尚白,此处的白狼、白银,用白色代表金德和商朝之瑞的符号意义也就容易理解。如果说代表金德的是黄金之黄色和白银之白色,皆为浅色,其对立面则是玄,及其所代表的深色。《竹书纪年》写作历史大事件的兆物黄鱼黑龟,类似《山海经》《拾遗记》神秘叙事中的黄鸟玄蛇和黄龙玄龟,皆可代表华夏神话历史元叙事的二元色编码。到《周易》则有“龙血玄黄”,至《千字文》则为天地玄黄。二元色建构我们中国文明的宇宙观。
进一步细看颜色:龟形的铜网格,呈现铜质的青黄本色。中间加持的龟形玉器,则是玄色。二者也构成玄黄二元色编码。再看铜网格器的两端:一端为方角,代表大地之方;一端为半圆,可代表圆天。四角塑造伸出头的龙形,符合神龙能够上天入地和穿越三界的神圣交通能量。如此看,这件奇特而罕见的文物,旨在贯通天地神人的意味,变得昭然若揭。既然龟与玉,在孔圣人时代的想象中就是最主要的通神法物,其他的就只剩下脑洞打开之后的无限遐思了。
这就是为什么三星堆的惊世发现,同时会引爆《山海经》热。在求解失落的文明方面,本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玄龟叙事的文字,是2000多年前写下的。古今多少读书人看到此类描述,会有怎样的困惑和感想?三星堆实物龟形铜网格包玉,是3000年前埋下的。南方凌家滩文化和北方红山文化的史前玉龟,都距今5300年左右。那时只有玉,还没出现冶金术,当然不会有铜包玉的神龟制作。从5000年到3000年,法器的传播是一脉相承,有所损益,这就是文化文本的再编码过程。四重证据法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能够深度认知历史的学术范式:证据与证据之间,可以组建起文化传承之符号链条,激活被遗忘的和被尘封已久的那些珍贵记忆。
古有八面读书法,今有四重证据的激活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