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长安》写出工人阶级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种特殊品质。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工人没有祖国。马克思的意思是说,因为这个国家是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之下,不是工人自己的国家,所以马克思号召全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中国的工人阶级是在自己夺取了国家政权后成长起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家做主人,有了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并且由主人翁意识扩展到国家意识。《长安》的可贵之处便是写出了中国工人的国家意识。
小说重点塑造的忽大年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他来到军工厂,也把军人的作风带到军工厂,这种军人的风格更加凸显出军工厂的国家意识。有一个细节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小说写忽大年受到处分后,完全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态,但是当他有一天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炮击金门蒋军的新闻后,他神情马上就绷紧起来,责任感也被激活了,就像在前线听到战斗号令的军人,马上回到办公室,就像自己要参加战斗一样地指挥工厂生产更多的炮弹。这说明忽大年的内心怀有一种强烈的国家意识,因此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声国家的号令。
还有一个人物也是非常有特点的,这就是连福。从他身上同样能够感受到在军工厂特殊环境的熏陶下,他是怎样确立自己的国家意识的。他是一个被怀疑和被利用的对象,按说他应该是心情压抑的,但在那种环境下,他仍有一种国家意识,因此他面对工作从来不敷衍懈怠,哪怕在屈辱和穷困的状态下,只要军工厂安排他去解决工作问题,他绝不会将屈辱的心情带到工作中,所以连福是一个很独特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之,我觉得《长安》从一定程度上为开掘国有企业这一文学资源做出了有益探索,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国家意识,小说中的军工人们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他们内心充盈的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