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作品

伟大的历史脉搏

□刘 广

娄山关 刘 广 作

井冈山 刘 广 作

“班长、老兵……”,每次听到这声亲切的称呼,连我这个没当过兵的人都会侧目,这是身份、资历、荣誉的象征,不敢说每一声称呼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但每一声称呼背后肯定都有一段回忆。

我没有战争年代奋勇杀敌的经历,没有和平时期砥砺前行的回忆,没有穿过军装,没有住过营房,没在边境线上戍边保卫祖国,没有难以忘怀的边彊哨所,没唱过军歌,没站岗巡逻,但这不妨碍我见到军旗时目不转睛,听见军号时血液奔腾,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对军人、军队、军魂的满心崇敬。“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场景如风,气势如虹,这首隋代诗人卢思道的《从军行》写尽自古至今守疆护土、戎马卫国的英雄气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是的,因为有人挺身守卫在前,我们才能安居乐业在后,大到国家安全,小到夜路平安,大到国际冲突,小到邻里羁绊,大到外敌来犯,小到歹人入院,大大小小的危险都是军人在维护防范。在军人身份之外,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父亲……

第一次到部队是19年前腊月里的新春慰问活动,满眼都是军绿,行走立坐,一招一式,叹为观止,置身于这种既新鲜又熟悉的环境中令人欣喜异常。我确定自己喜欢部队,可能跟小时候心中的当兵梦有关,在我出生的小山村里,穿军装、戴大盖帽是顶了不起的事情。我是6岁那年在比我家还靠近大山的伍大爷家看到他小儿子在部队拍的照片,照片里的青年身形挺拔,笑容腼腆,背靠军绿色大卡车,手里拿着红色小本子,我看着照片跟着咧嘴笑,更是羡慕得不得了,不记得看了多久,也记不得具体去伍大爷家干什么,被母亲喊走的时候,我还在看着照片出神,这也成为伍大爷儿子回家探亲看到“真人”前,我央求父母带着小短腿的我“长途跋涉”去看伍大爷的动力。农村孩子的梦想很小也很少,就是太想知道“当兵”的样子了,尽管愿望强烈,长大后也听过“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的说法,但我依然没有当上兵。年岁越长,对军人、军队就更添几分亲切又向往,羡慕又崇敬。

后来,每两年总能到一次部队,无论是仪仗队的威仪,还是卫戍区的亲切,或者是站在甲板上的海天一色,再或者是藏区雪域军人的高原红“勋章”,此时的我,反倒庆幸8岁时拿起了画笔,否则哪有可能被最可爱的官兵跑前跑后地围着,争先恐后地展宣纸、置色盘、换墨水。面对他们高效的工作、嘎嘣脆的话语,总能让被情绪感染的我画力大涨,“福”字一挥而就,“对联”一气呵成,山水“重彩立现”,花鸟“亦写亦工”,比在任何一种笔会场合都更有幸福感,哪怕我未曾当过兵,未曾穿过军装,但是我的作品留在了部队,我的心意留在了老兵身边,知足已足,彼时情景,至今不忘。

如果画笔也能圆了军人梦,那一定是我的心愿被偷听,所以我试着以笔作枪,记录一下新中国成长路上的转折与再起航,那是盛夏的韶山、大渡河的激扬、井冈山的龙潭松柏、狼牙山的悲壮、娄山关的胜利号角、四渡赤水的河畔风光……

五年三上韶山,毛泽东故居已熟悉非常,正房坐南朝北,依山傍水,泥砖墙,青瓦顶,屋前一池碧水藕荷,屋后山林翠绿连绵,入堂屋,先左转,经过厨房、横屋、毛泽东父母卧室,便来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卧室,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1910年的秋天,他外出求学走向更广阔的世界,1925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在房间的阁楼里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他与中国革命的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这片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土地上,追寻着伟人的足迹,不断思考、自问:100余年前,17岁的毛泽东,在这片土地上感悟到了什么?又是怀着怎样激动的心情,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临行前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又怀着怎样的初心使命,迈出乡关,踏上了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征程?除了从这首明志诗中可见端倪,很难想象,一位青涩少年,志向如此高远,气魄如此宏大,他立志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初心,也正是孕育于此吧!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把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直到一别故居32年后的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到韶山时想到为革命捐躯的亲人与乡亲,触景生情,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更要敢想敢干、有所作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这片正焕发出蓬勃生机的红色土地上,描绘出更加幸福美好的复兴蓝图。

大渡桥横,铁索寒江,不大的泸定县城,被河水湍急的大渡河一分为二,站在桥上可以感受到它巨大的能量,犹如千军万马奔流而来,气势滚滚怒吼而去!这一刻,震撼就已开始。

作为岷江水系最大的一级支流,河道陡峻,险滩密布,在横断山脉东部的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沿途几乎都为奇景迭出的峡谷河段,雄奇险峻、绝壁千仞、千姿百态、如画如雕、景观极致,险峻壮丽程度世所罕见,站在马鞍山垭口,可远眺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天险的渡口,混浊的河水在峡谷里蜿蜒曲折奔涌而去,一路诉说着这场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在这场载入史册的战斗中,有被永远传唱的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有帮助红军摆渡的77名船工,还有宽达300余米的汹涌河水,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工农红军前进的脚步,他们不仅成功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一举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神来之笔,而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也成为工农红军为中华民族夺取伟大胜利的最好见证。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人人会唱的歌谣生动展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创业精神,革命先烈们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依然积极乐观,以实际行动帮群众、纾困难,因黄洋界保卫战而造就的著名大井革命旧址群,里面有许多革命伟人的旧居,每一处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红军医务所便是实打实的“为民所”,在物资紧缺的年代,百姓凭着乡政府的介绍信就可以免费就医,时至今日,当地人民依然感念。

“历史红,山林好”,这是井冈山的两件宝,英雄的史诗,壮丽的山河,得天独厚的风光,雄、奇、险、峻、幽、秀集于一体,山、峰、水、瀑、楼、馆浑然天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存,以群瀑集聚为特色的龙潭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同样不可不览,若时间宽裕,小住两日,饱游饫看,对景写生,雄伟的山峦、怪异的山石、参天的古树、神奇的飞瀑、瑰丽的日出、奇异的溶洞,当真“随景畅下笔,千姿心中意”,难怪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遗址,领略龙潭美景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慨叹。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狼牙山五壮士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纵身跳崖前发出的最后呐喊。这里崖高千尺,三面绝壁,一面陡坡,十足绝地,险不可攀,1941年9月25日,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在两个方向的岔路口前做出了伟大抉择,放弃通向山区的纵深,毫不犹豫向着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攀去,为了吸引敌人,他们边撤边打,五百多名日本鬼子在一名大佐的率领下步步紧追,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在毙伤九十多名敌人后,被逼至狼牙山顶峰,弹尽路绝之时,利用险要地势,用石头抗击敌人,石头用尽后,五名中华民族的优秀男儿砸碎枪支,宁死不屈,毅然跳崖。

英雄事迹传遍抗日根据地后,不到两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又诞生了两个和 “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英雄故事,一个在1943年1月由聂荣臻司令员为他们签署了表彰通令,另一个发生在1943年春天,他们连姓名没有留下,只是牺牲时被躲在远处山洞中的老百姓看到,辗转报告给了军区。连续的“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群体的诞生,既不是偶然,也不是“个例”,这是人民子弟兵为人民而诞生、为人民而献身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成为全国小学语文课本中最激荡人心的一篇课文,连同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保家卫国的革命主义精神,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再登娄山关,与十年前无异,大尖山高耸苍穹、小尖山鬼斧神工、点金山巍巍如松,“娄山关”古碑山脚矗立,呼啸而过的风似低吟讲述,又似重逢欢呼。俯瞰这道天然屏障,虽千峰万仞、峭壁绝立、重峦叠嶂、山丘连绵,却没有极其出类拔萃,只因娄山关大捷拉开了长征以来首个重大胜利的序幕,乘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蓬勃之势,让这咽喉险要、黔北钥匙、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党和红军走向胜利的光辉时刻。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气壮山河的壮美诗词,是确立了领导地位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娄山关一役后,策马扬鞭过山隘时豪情挥就的。浓烈的革命色彩,炽热的民族情感,连同阳光照射下的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一起熠熠生辉,岿然不动的碑体,状若红军刺刀的两座尖顶巨柱,直指万里长空,又似万里长征凯旋归来的红军战士,守卫千里江山,碑体中央镶嵌着红底雕刻出的五角星和镰刀图案,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战旗,也是铭记光荣历史、精神永续传承的信念火种。

俯仰之间,沧桑巨变,无法抹去的精神之魂。

时不待我,四季更迭,无法改变的红色基因。

遵义会议后,红军被迫西渡赤水,为摆脱敌人,挥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遵义战役后,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冲出绝境,实现了北上会师的伟大战略计划。四渡赤水也成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毛主席也多次提到,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更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全人类的不朽财富与伟大荣光。

四渡赤水战役是一场三万人对四十万人的悬殊较量,也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战略谋划上的一次较量,是一场精彩绝伦、战略战术机动灵活的战争活剧,也是中国军史上证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经典的真实战例。

观战史,红军的胜利在于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挑战为机遇,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完成了由弱到强的巨变,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破浪前行。

回首赤水河畔,天高云淡,入竹林看竹叶飞舞,入河谷看云卷云舒,山川草木无言,河流五彩斑斓,瀑布泛光耀眼,酱香弥散两岸,目之所及,悠然出尘,澄澈如画,更似一幅一眼千年的山水画,只是再大的宣纸,也绘不下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再大的笔力也绘不尽历史魅力与光辉历程。

心有所信,方能致远,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同样有许多“大渡河”“娄山关”“赤水河”“狼牙山”需要征服和跨越,困阻再大,想想四渡赤水、想想飞夺泸定桥、想想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一定能克服前进路上的所有艰难困阻,继往开来。

建军95周年之际,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继承革命先辈的英雄精神,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将“红色种子”播撒向更远方,激励人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接续奋斗,跨越更多“雪山”“草地”,挑起时代重担,以奋斗者姿态书写伟大复兴新篇章。祝愿全军将士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征程上,踏着先烈的足迹,伴随着激扬的旋律,铸牢新时代军魂,昂首阔步走向灿烂辉煌的建军百年。

2022-08-01 □刘 广 1 1 文艺报 content65946.html 1 伟大的历史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