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十年深扎,在生活中“淘”小说

□李 铁

十年太快了,有些事情还没来得及品味就倏忽过去了。回想十年来自己做了什么,好像除了生活就是写作,或者写作也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分明的界限。十年间,我写了不少小说,这些小说几乎无一例外都来源于生活,有的是直接生活,有些是间接生活。不管是直接生活还是间接生活,都是要融入时代、融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创作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为了这个目标,我的实际做法就是“深扎”,找一块适合自己的生活沃土,像一棵植物那样,扎下去,和身边的植物一起,顽强而健康地生长。

我生长于东北辽宁,有着二十年的国企工作经历,有许多淳朴的技术人员、企业家和工人朋友,他们的为人和生活影响着我,许多生活细节浸入了我的骨子里。后来调离工厂,我依然会时常深入到国企一线,体验我们的建设者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十年间,我时常会主动联系企业的朋友,要求去工厂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也时常会去乡下,到某个村屯住上一两天,感受新农村的氛围。有一次,我还通过企业家朋友,把我安排到一个一线班组体验了一个月,和工人师傅一起下现场劳动。这一次收获很大,亲眼看见和亲身经历了现在的工厂工作,体验到了现代工厂与过去工厂的不同,不仅是技术的不同,工人在素质上和认知上的不同更大。我体验生活在乎的不是专业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劳动者的心态和付出,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是我写小说的动力和源泉,我的许多小说都是写他们的。十多年来,我体会多多,觉得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关注绿水青山,才有可能真正表达时代的脉动,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用文学的形式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人民做传。

这十年间,我写了《锦绣》,这是一部写一家大型冶炼和化工厂的长篇小说。构思这部小说之前,我就对一家冶炼企业有所了解,有好几个非常好的朋友就在这家公司工作。有了写这部小说的念头后,我除了采访类似企业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还深入到生产一线体验生产劳动的过程。这些亲身经历在写作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写起来就像写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的劳动经历一样。也正因此,这部小说才真实地反映了沸腾的工人生活,反映了当下工人的精神状态。在这部小说中,我以钛白粉项目为观察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验不足、20世纪90年代时国企改制的阵痛,及21世纪的做强做大为切入口,展现了新中国化工业及东北工业发展的历程。小说将主人公张大河、张怀勇、牛洪波等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历史面前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生动又扎实地塑造出来。

张大河是一个崭新的工人形象,我努力突破工业题材创作上的思维定势,来塑造一个客观立体的人物。张大河是个技术高超的工人,他担负起为新中国炼好第一炉锰的光荣任务,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技术大拿,还要把技术传授给大家,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要让大家都跟我学,成不了大拿也要成个内行。”这就是我们的工人。写作之前,他的形象是从许多老辈工人师傅的嘴里讲出来的,并在我的心里成长起来。这就是深入生活对文学创作的具体作用。

十年间,我也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手工》是我另一篇写工人师傅的习作,同样是深入生活,与工人师傅交朋友的收获。2019年左右,我曾到一家机械厂体验生活,和几个钳工师傅一起下车间参加生产劳动,工余,就听他们讲往事、说笑;下班后也常和他们一起聚餐,增进感情。这篇小说讲的是几十年前工厂里的师傅们,素材就来源于他们讲的故事。当年工厂里技术比武是常事,有的时候比起来,真有武侠小说的味道。闭上眼睛,当年那些师傅们的形象历历在目,他们既粗犷豪放,又心细如发,技术上一根头发丝般的差距都不放过。测量工件的尺子测的不是厘米毫米而是道,一毫米等于一百道,不心细一锉刀或一车刀下去,那就不是道的问题了。手艺学好了,一是用来工作的,二是用来展示的。这二看起来没用,实则与一相辅相成,没有二,也就没有一。展示是用比武的形式完成的,每个人都想成为那个胜利者,于是就形成了竞争,就都暗自较劲,学手艺的动力就来自于此。

用尽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学来的练来的手艺,突然有一天变得无用了,那种失落感不是情形中人是体会不到的。我虚构了固执的荆吉用自己的手工去挑战数控机床的情节,他去了一个厂,又去了一个厂,不甘心失败,就像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但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从理论上讲,任何工艺复杂的手工都将会被机器取代。这是一个悲壮的过程。各类技术比武却是属于喜剧的,比赛者不管多紧张多严肃,观看者都是轻松欢乐的,不亚于看一场歌舞表演。记得当年我在工厂当工人时,也参加过一次打手锤比赛,不是我想参赛,是每一个青工都必须参赛。我拎了手锤上场,众目睽睽,本来在场下练得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上场还是紧张得不得了,一锤下去就打在了自己握扁铲的左手上,顿时皮开肉绽。你手艺再好,经不住比武、上不来台面也是不行的。

十年下来,我的体会就是,“深扎”绝不是一种姿态,而是日积月累,是实实在在,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既要饱含情感,又要客观公正,要像一个护林员那样,守护精神高地,持久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建设精神花园,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文学的价值是精神的,是可以悄无声息地化解一些毒素的。文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就是拯救灵魂,树立尊严。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无情成为现代生活的一大症结。怎么样能让人日趋冷漠的心灵得以震撼,怎么样能够让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我觉得这是文学的责任,也是我们需要文学的一大理由。以文学的名义和形式去思考我们时代最深刻的问题,体现我们时代的思想力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塑造新的人物形象,这才是文学的力量所在。

这十年间,时代瞬息万变,无数的信息迅速覆盖叠加。社会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增多了,但信息本身的错位断裂和真伪难辨,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困难。我觉得写小说,就是要忠实记录历史和时代,写出这个时代人的精气神来,为我们脚下的这块热土作传,为我们的人民作传。

2022-09-07 □李 铁 1 1 文艺报 content66456.html 1 十年深扎,在生活中“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