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杰近年来散文创作的汇总,也是他老熟晚成、更上层楼的丰硕收获。其文学激情,其写作才气,其驾驭文字的娴熟,都较以前有了飞跃的进展。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此话端的有理。尤其是他对于这个世界、人类、生存、环境等等的认知高度,都在这些处于创作高峰状态下的作品中间得到充分的体现。读他这些散文,长知识,见学问,懂事理,明大义。字里行间,透出他坚持真理的强韧自信、追求完美的坚贞无瑕,加上观察的深刻细致、思考的周到邃远,以及入木三分的剖析、不动声色的品评,无一不显示出他行文的挥洒自如,也无一不表现出他笔墨的得心应手。八个字的评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想读过此书的朋友,当与我同感。
这些年来,世杰行色匆匆,忽而荆楚大地,忽而彩云之南,眼光总是落在长江到滇池洱海这大半个国土上。走出去,一定会碰到许多新面孔;住下来,必然接触更多新问题。但是,一个有抱负的中国作家,扎下根以后,灵感在催动着,激情在鼓舞着,责任感在提示着,于是,就要提笔写点什么了。世杰是位勤劳的写作人,一路撒下种子,一路收获果实。上至春夏秋冬、日月星辰,下到街头巷尾、暮鼓晨钟,以及世风变异、物是人非,往事难已,烦恼依旧,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散文中,顽强地纠缠住他笔头的锋芒,表现自我,吐露本色。这世界并不大,识我者、知我者也并不多,但心声能引起同类共鸣,呐喊能得到大家响应,于是,我们从这部散文集中,看到汤世杰的眼中笔下,大半属于他自己的寂寞、彷徨、纠结、追寻,这也是当今很多人都具有的特别无奈和难以释然的情怀。
散文易写难工,写散文的人很多,写出好散文的人很少,这就是世杰的散文受到读者关注的原因了。一是真诚,二是精致,三是耐读。要是谈到中国文学的正宗,在我看来,最后的最后,归总要看一个作家所写的散文,能不能被大家关注。不求多产,但要精粹。尽管只言片语,能击中要害就行,哪怕三篇两篇,能打动人心即可,而且记其章句,脱口即出,如陈年老酒历久弥新,经得起推敲,那才是真本事。
还记得曾经出尽风头的唐诗宋词吗?抢了几百年众人的眼球,直到今天,意犹未尽。可在明代,茅坤等人提出唐宋八大家之说,轰然行世,竟成至今不泯的定论。看来文学道路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追求不可少,努力更重要。回顾世杰多年来的写作,先是写诗,后写小说,拥有足够的文学准备后,才全身心投入散文写作。所以近年来,他敢于借鉴前人,创造自我,另辟蹊径,走的是一条很难出彩的路,这部书的问世,便是他在散文天地里的初步斩获。世杰虽然比我小几岁,说话间也是年过古稀,没想到在创作生涯中的这改弦易辙的一搏,竟搏出来新高度,真是值得赞赏、为他高兴的事情啊!
(摘自《汤世杰散文选》,作家出版社,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