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汤世杰青年写诗,壮年写小说,近几十年写散文。体裁虽然有别,诗性一以贯之。也就是说,他的小说《高原的太阳》《土船》是诗性之作,他的散文《殉情之都》《灵息吹拂》亦是诗意充盈。更好的例证,是他刚刚出版的散文选三卷《把吟唱和牵挂留给高山栲》《横竖都要面对时间与河流》《我游过的江水已流成大海》。仅是书名,就已诗意袭人。
说这三本散文集是作者写给自然与人间的美丽情书,是因为其中文章大多是对大自然和人间众生的诗性凝视和钟情心语。
散文选中的文章,大多是从作者此前出版的10多部散文集精选出的,小部分是近年新作,外加少量昔日遗珠。数量最多的,是文化大散文,那是书写特定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大块文章。此类文章不好写,跟风作业易成照猫画虎,稍不留神就是百衲书袋,有人写出广告文案,更有人作成官样文章。汤世杰把文化散文创造成知名品牌,所写之地多成为引人注目的红火景点,那是因为他有深入田野的真情实感,把云南山川大地和人民写成了诗意洋溢的美妙风景。
面对大自然,汉语早有典则,一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汤世杰更进一步,怀有好奇开放、谦卑虔诚的求学心态,观察、聆听、感受、体验、思索、追寻、颖悟且行吟,捕捉天籁,刷新认知,甚至重塑自己。如:“河水与土地间进行的那场主题不明的谈话,才是这个世界最永恒的交谈。我与朋友的交谈则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甚至是随风飘散的。”(《河边长谈》)又如:“问了问方知在他心里,那些老树跟祖先一样,是该敬重的先贤,是他心里的经典,这才真读懂了他的忧伤。”(《把吟唱和牵挂留给高山栲》)再如:“面对大地山川那片荒凉的美丽辉煌的寂寞,脑子里一时云雾蒸腾,万念潮涌,人却于刹那间缩成小小一团;幸运在比起身在凡尘时的无端膨胀,反倒自觉密实了许多,有了些份量。”(《山川仁德》)
最别出心裁的是,在高黎贡山书写中,他把这座山定义为一座“大城”,而把保山市、腾冲县城算作这座大城的“郊区”,如此颠覆常识,重订坐标,显然是他诗性想象的产物,超越了地理学家乃至生态学家的视野和惯习。
作者痴迷自然,真爱却在人间。看似愤世嫉俗,常做怒目金刚,直斥人类愚昧低俗和自大虚妄,但所有哀怒忧愤,恰恰是深爱的证明。“淡墨素纸笺”“临窗私读钞”“简帛友人书”等辑,全都是人际情缘。写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摄影家、音乐演奏家及业余舞者,写李国文、宗璞、艾芜、李乔、昌耀、钱谷融、徐则臣、周善甫其人其书,温暖度及情深度不亚于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家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笔下师友与同行个性鲜明、言行生动、趣味盎然,这不算稀奇。稀奇的是,他把书评全都写成了散文,而且是美文。他的书评少有系统性文本分析,亦少有接受美学的理论宣扬,而是让读者和他一起对作家之书做“沉浸式体验”。作家才德和作品创意在这种沉浸式体验中被充分感知。
汤世杰散文是美丽的情书,因为其中的美丽风景、美丽情感,也因为他有生花妙笔,信手拈来即是美丽华章。例如:“在云南,无论走到哪里,天上飘的是云,峡谷里流的是云;坐下来身边裹的是云,躺下去身上盖的还是云;连偶尔一顾的梦中,也同样是云。”(《在紫溪山看云》)还因为作者想象奇特,总能别出心裁:“在二月的那个清晨,青苔已在曼梭醒傣寨边的罗梭江里,自然地醒来。”(《罗梭江畔的青苔殊胜》)“这么多年过去,当年那干干净净的脚印,如有生命,不定已转世投生,开出许多花来了。”(《初春,读一册时光》)
更好的文章,也许其中并无太多警句,却能将读者带入诗乡思境。例如自序《风中》,只有寥寥数百字,写顶风攀登者一路艰辛仍坚毅前行,定要抵达山顶。像是客观记录,更像是一个寓言,让你想起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想起鲁迅的《过客》。能将人吹倒的强风,当是受热膨胀的世风或时风。最后主人公“醒来”,登山似乎只在梦中。于是见山还是山,山顶有一片风景。
汤世杰散文的真正妙品,当是《相隔不吟秋千索》《冬日午后的光与影》《初春,读一册时光》《横竖都要面对时间与河流》《蔓与缠绕》《我游过的江水已流成大海》,乃至《一个男人的厨房记忆》等等。读这些美文,会想起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回味又如品鉴李商隐的《锦瑟》,搜集生命与记忆的雪泥鸿爪,串联成诗国隐喻之河,波光热烈绚丽,潜流是深感静思。作者随意临流晓坐,都可作内心探险,可作生命的历练修行,落笔则是“秋水知道自己已流到哪里”。
汤世杰的美丽情书,写给了自然众生和人间友情,也写给他自己。在他生命的诗意旅程中,自然与人间、他者与自我,早已融为一体。灵息不灭的精神世界可以广阔无边,受众生滋养,与众生联通且同情,最终滋养众生。
我不认为散文集中篇篇都是佳作。我以为不佳者,是其中少量酬酢应景之作,即碍于情面或职责不得不写的文章,虽文辞华美、技艺高超,毕竟是为文造情、虚光闪烁。此可谓“日常性写作”,倒也不难理解。按理说,此类文章不应选入文集中,而作者选入了,同样很“日常”,是所谓敝帚自珍。
汤世杰要向晚雅静,喜欢乃至提倡日常,这我理解。日常生活轻松随性而真实质朴,不虚不伪不作不装,我也喜欢。只不过,日常生活没那么多诗意,且免不了有各式各样的应酬表演,不然,何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就算是真名士如汤世杰,也有日常性应景文章,何况乎我等凡夫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