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中国

让生命的焰火更炙热

——《阅读天地与生命》序 □秦锦屏

在奔忙的城市里,断断续续读完了厚厚一卷《阅读天地与生命》,非常感慨。我无法相信这些文字出自一位耄耋老人的手笔,他在字里行间延展的生命触角,根根须须都是那么灵动和热情。

读着读着,我领悟到,《阅读天地与生命》是一本记录作者生命思考的生命独白,字字句句都是他生活真实的存在与追问。他表现的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追问的是生命应该拥有什么样子。

这本诗集的作者是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曾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当年他教授的是公共关系学科,但这并不妨碍他内心对于文学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男性,他没有以冷峻晦涩来扮“高冷”,也没有从日常絮语的角度来捋顺庸常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而是选择以单刀直入、观察生活、直抒胸臆、表现生命、张扬生命的方式来“宣泄”。百余首诗歌,多姿多彩,主旨清晰,林林总总,无不指向一个主题:阅读天地,呵护自然。

在我看来,诗人从观察者、体验者、思考者的角度,对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进行了主观描摹,又有客观提升,使其有了诗的形状、散文的韵味和生命的领悟。作为一名80多岁却依然笔耕不辍的写作者,他的这份勤奋和探索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怀揣敬意,再将一首首诗歌通读下去,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在山水间行吟,在方寸稿纸上躬耕,他将心灵之旅、生命之思炼化成长短不一的句子,自成一番风采,让读者从其中感悟天地之广、山河之远。

让我惊讶的是,80来岁的老人,有一些句子,依然那么热情、活泼、顽皮,如《老天泼墨》:“老天的水墨/运动状态/形象飞驰/无与伦比/这让我的笔头/缩头缩脑/胆怯十分……”这些诗句,分明让我感受到了张山河先生即便是眼窝盛满沧桑,却始终能保持孩童般的直率与纯真。这份真如闪烁的星光,如盛开的鲜花,以独特的鲜明存在彰显着丰沛的生命力。

让我惊喜的是,他有一些诗歌的标题起得非常惊艳动人,如《我和水握手》《秋天站起来了》《上帝给我塞时间》等,这些炙热的情感宣泄在稿纸上,成为他自己的格言,成为亲人的文字追忆,也让阅读者从中看到一个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以自我姿态不断验证生命密码的不老的心灵。

让我感动的是,有部分作品呈现出了可贵的思辨之美。如这首《旷野感悟》:“有一天/我将自己扔进了旷野/此时此刻/我无比眷恋大地/你给了我最大的视野/你蕴藏着看不见的力量/你的怀抱里/有山川河流/有郁郁丛林/有富饶田园/有万千生灵/……/我倏然苏醒了/这里埋着万物的根。”瞭望星空,注目大地,张山河所有的语言都是路,他所有的发现都是爱。即便文字中溢出些许疼痛,那也是风一程雨一程之后的呐喊和祝福。这是他以慈悲之心写下的生命的喜悦与悲欢,既注目现实又穿透本质,渴望抵达宗教般的悲悯。这一串串跃动的思维、飞扬的文字,就是作者将走过的路炼化成了希望与祝福。这一份发心与发愿,恰恰就是文学所追求的真善美。

作品的形态是泥土,灵魂的追求是花朵。在泥土里孕育的美好祝福,会像明灯一样照亮生命的黑暗。

我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一个84岁的老人喜滋滋地告诉众人,自己刚刚“48”;又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一个走下讲台的人,刚擦掉粉笔板书又迫不及待地抓起钢笔爬格子。通读完作品,我明白了,这源于他对信念和理想的追求,对生命炙热滚烫的爱。这份热爱与山水同在,与山河同存,从遥远的星空云际到立足的寸土方圆,从花鸟虫鱼到电闪雷鸣,无论苍凉或寒冷,无论清新或馥郁,在作者笔下,“一枝一叶总关情”。

毫无疑问,诗歌创作给了作者生命的厚度。不断的探索,又让作者的生命扩展了多重维度。在时间和空间编织的维度里,张山河坦然接受命运的洗礼,承载生命之重,重新披甲上阵、勇敢追光,不断自我开掘生命内里的价值,在逝水流年中以勤奋和自省重塑生命。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深圳有两个作家将全部笔力倾注在“环保”“生态”领域。一个是梁俊乾,他以绿色环保诗为旗帜,开创了一片诗意的天空,成为深圳不可忽视的、标识鲜明的存在。另外一个就是张山河,他也倾心于环保题材的开掘,哪怕落在纸上的词语还不是“带电”的插件,哪怕落在纸上的词语还不能穿山凿海,但那份追逐光、追寻诗与远方的理想,那份提着灯笼“闯”进希望之域的劲头,难道不值得喝彩吗?

乔布斯在56岁离开世界之前,痛心地说到有一本《健康与生命》的书还没有读完。张山河通过一行行文字告诉读者,要阅读生命、呵护生命,生命的诗要一直写下去。

行文至此,我仿佛看见了他生命长河里的熊熊焰火,洞穿黑暗,发光发热。此时千言万语都是多余的,唯有一颗祝福的心,一颗慈悲的心,会与生命与时代共振。

让生命的焰火更炙热吧!是为序。

2023-02-01 ——《阅读天地与生命》序 □秦锦屏 1 1 文艺报 content68546.html 1 让生命的焰火更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