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这样的题目,似乎更像是小说作品的命名,然而它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名字;如此命名的报告文学,望着题目很难猜想作品叙写的题材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由此细节我们可以想到写作者的某种用意和求取。报告文学写作正需要有一些自出机杼的别异。有评论家认为,报告文学在当下固然有着属于时代性的繁荣,但纷繁的气象也有着缺憾,不少作品“主题过于显性直露、内容枯燥、故事乏味,文本中更是缺少个性鲜活的典型形象”。这是直击这一文体问题的“非虚构”卓见。我以为有价值的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具有某种时代性的优势置备,而且也应当充分调动写作主体能动的个人创意,在写作对象的时代性与写作主体能动性的有机共构中,创作出高质量的非虚构的优秀作品。我们阅读《“三”生有幸》,可以看到作者在这一方面的有意为之。我想这也是作品引发出的另一种“幸”。
这是一部企业题材的报告文学,叙写的是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交控)的故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交通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大业,是维系人民生活的日常通道,更是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要由交通强国的建设加以支撑。修筑过宁沪高速,建设了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的江苏交控,是我国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一支劲旅。江苏的GDP超过12万亿,江苏交控的产值直追万亿,由此可见这一家自有担当和作为的巨型国企的分量。这样的写作题材无疑值得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大书特书。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中国文学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像江苏交控这样蕴含着许多中国要素的企业故事。
企业报告文学的写作需要远离动机不正不纯的“广告文学”。优秀的非虚构企业叙事须得以作者独特的发现和特置的书写方式,真实而富有深意地展示写作对象的物理存在、精神本真以及核心价值。我以为《“三”生有幸》正有这样的意义。作者丁捷是一位资深的跨文体跨界写作者,以诗文进入文坛,由小说创作称名文界,长篇《追问》则通过深度的口述体“问心”,在反腐败题材的报告文学写作中赢得盛誉,近来他又游走于文学与绘画之间。丁捷的微信昵称“变相怪捷”,可以说深得其形神之真。“变相怪捷”写作心理的预置,使得《“三”生有幸》的确与一些流行的报告文学制式“变”了“相”。
江苏交控这样的大型国企是一个取景的多面体,可以写作的角度和内容很多。惯常的思维可能写筑路造桥的重大工程,或者写企业高层的决策谋划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可以集中再现其中先锋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些材料在《“三”生有幸》中都有反映,但都不是作品书写的重点,构成文本主要内容的是“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这里的“三”意指江苏交控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讲好三个故事”的设计与实践,“企业有前途、人才有舞台、生活有滋味”,“三有”故事的讲述成为《“三”生有幸》作品叙事的基本组件。刚需发展的企业与如此柔性的文化建设,彰显出企业管理者异于同类的经营智慧,而两者之间生成的张力使江苏交控的故事更具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反映着江苏交控营运之策、治理之道和发展之本。作者丁捷敏感于这种异质性所具有的重大的书写价值,运用自己的方式,以近40万字的篇幅对此作了深入系统丰富饱满的报告。从某种意义上说,《“三”生有幸》是一部关于大型国企“管理学”精彩案例的非虚构叙事,其中体现着的正是新时代中国企业家卓越的管理思想和有效的管理实务。
我们可能听到过企业有“三流论”之说:一流企业做文化、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三流企业做产品、做项目。这样的表述是否准确搁置不论,但我们从中可以感知到文化之于企业发展的意义。文化建设从人出发,旨归也在于人。江苏交控的“三有”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而丁捷《“三”生有幸》也将交控人的故事作为作品叙事的主线。新时代的中国文学是人民文学。以人民为中心,在丁捷的笔下落实为以普通人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作品通过对具有典型性人物群体的显形见心的叙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江苏交控员工与企业相成共生的和美关系。作者用时一年写作,除了大量阅读现成的材料,“接触了数百名交控人,深度访谈了五十多位‘路姐’‘路哥’。我不仅是感动,有时候简直就是被震动了”。《“三”生有幸》以“聪明诀”“幸福场” 和“彩虹渡”三大部分共12章组织起“企业有前途、人才有舞台、生活有滋味”的故事叙事,与其说是三个故事,不如说三个故事组系列,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而是江苏交控人的一组群像。交控人“护航着驾乘人员的每一次平安出发与到达”,“但我们似乎没有去关心过她们背后的艰辛与欢乐”,“无法有机会走进她们的人生,感受她们的心跳,触摸她们的灵魂”。丁捷的书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特别的视窗或通道,使我们通过深度的阅读走近这一群特殊的人们,在共情中感知感悟她们的“闪亮”或是“暗香”。
作品采用比较多的是原色叙事,很少有宏词大语,对人物也多从其内部透视,通过其工作、生活、家庭乃至人生命运故事的细节讲述,凸显人物平凡中见伟大的事迹和精神风范。第一章“夜来风雨晨来香”主要人物余丽琴的故事,是作品许多人物叙事中一个很有蕴意和情味的样本。刚入职时,余丽琴青春靓丽,工作之余“还是个文艺小明星”。但左腿罹患骨癌而截肢,“夜来风雨”重创年轻的生命。“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成了此时她内心活动的写照。而正是这时集体的大家庭给了她爱的温暖,有心的同事“花枯花荣花重生,一树烂漫来迎春”寄语,燃起了她生命的力量和人生“晨来香”的希望。“只有一条腿的她,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获得了“中国最美路姐”的殊荣。这一故事的叙说告诉读者,即便是像余丽琴这样曾经有过困厄的人,在江苏交控这样“有前途”的企业,人生也有会明媚的前途。作者以典型个案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地写实了作品的基本主题。这里显示着《“三”生有幸》直抵人心的叙事力量。
另外,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副文本的创设。这个副文本以“手记”的方式存在,“手记”不是一个,整部作品总共设置了11个,差不多每一章都有“尾随”。这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文本景观。这些“手记”或交代写作的背景,或补充叙述采访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或言说自己的体验、感受、感悟,进行有机地引发、提升,主语大多是“我”。整部作品构成了以“他”叙事为主,辅之以“我”的手记,从而使文本内容更为丰富,感性的叙事与理性的引发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