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凤凰书评

一场遗憾的坚守

□肖风华

场遗憾的坚守

算起来进入出版这个行业已经整整20年,见证了它的辉煌和荣耀,经历了身份角色的裂变与唏嘘,当下也正在努力带领企业转型,得失之事颇多,无望与希望共存,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随着时间流逝愈发清晰。曾经满怀理想色彩的编辑,做过一个品牌,其实也早就猜到了结局。写下这篇小文,不仅仅是回忆和消愁,或许我内心还有一个冲动,时过境迁,它能否以另外一种形式获得延续呢?

进入出版是从方志编辑室做起的,说实话,当年心高气傲的小编当然不甘心就做点合作项目,纯粹的文字搬运工,用文化引领社会、用思想改变世界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很幸运,我的主任余小华女士是老中大哲学系的,通透乐观,颇具侠士风范,管得不严,但在人脉和学术资源上对我提携有加,也不太计较经济效益,容我试错,给了我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新史学丛书》这个品牌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诞生的。

《湘声报》的主编向继东先生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了,关于我们的相识和“臭味相投”,他写过一段文字:

再次与广东人民社接触,得感谢我所尊敬的一位前辈。2004年11月底……这位前辈先生告诉我,他编著的一本书由广东人民社出版了,他会让责编寄我一本。不久,我收到此书,见责编是余小华。还从电子邮箱收到他转来肖风华先生就此书写的一篇文章,并说:“这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小肖写的书评,看看是否适合《湘声报》副刊用?审阅情况,请直接与作者联系。”从此,我知道肖风华为该社方志室编辑,是余小华主任让他写的稿子。就这样,我和余小华、肖风华联系上了。方志室主要编地方志图书。此外的书,他们有兴趣就做一点,以示作为一个出版人的坚守与存在。

2007年,经过多方努力,其中曲折无数,在当时上级领导和社领导支持下,当然也是在余小华和我不断软磨硬泡和承诺坚决把好关的基础上,《新史学丛书》正式启动了。对于这个品牌的理念和内涵,向继东老师和我并没有达成一致,2008年9月10日我在邮件里写道:

向兄好!这套书我想12月份一起推出来,以便参加明年1月北京的订货会。之所以一起推出,一是从销售方面考虑,二是不至于后面的出版工作拖拖拉拉。这套书我想以后范围广点,先分两个系列,适当加一些国外的著作。一个系列以人为主,一个系列以事件为主,大概分一下。新史学是个模糊的命名,法国年鉴学派后这个名称被广泛使用,译文出版社1989年推出了国外的《新史学》,台湾也有《新史学》杂志,在总序上我们应该把这个大致的定义和范围界定一下,是在怎样的意义上来用这样一个概念。这样可能对整套书的品牌建设有好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想法。

后来想想我还是太年轻了,希望有一个旗帜鲜明的品牌理念,向继东先生是想借用这个“名头”来界定丛书定位:“新史料”和“新见识”,还要可读好读。求同存异,我们并未在这块发生大的分歧,能出来就好,这是当时最朴素最可行的路径。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新史学丛书”第一辑八种,其中包括杨奎松著《民国人物过眼录》、高昌著《公木传》、陈国钦、袁征著《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64年》等。这辑的顺利面世,媒体和市场反响也相当热烈,也成为当年出版行业的关注焦点。这里顺便提一个趣事,因为不太熟悉物流,我给杨奎松老师寄过去的样书到了上海郊区一个非常远的仓库,仓库又不提供上门服务,害得杨奎松老师横穿大半个上海去取书,老师宽容虽无责怪,但我自责不已,从此以后寄样书只用邮政快递了。

首战告捷,我们都非常兴奋,特别是向继东先生,用现在的话说叫铆足干劲加油干,2010年1月第二辑五种又出版了。后续我们又陆续推出赵晓玲的《卢作孚的选择》、萧功秦的《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等。

说实话,这些图书的面世,得益于许多良师益友的肝胆相照和担当,不便列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品牌价值外溢已经体现,对于我们组稿有莫大帮助。但是我们也是非常理解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发生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责任的变化和读者的新眼光,遵守严格的出版纪律。2011年,我们经过一段痛苦的挣扎与思考,决定暂停这套丛书的出版。2012年我走上了社领导的岗位,余小华主任退休,向继东老师退休后我把他返聘过来做策划,这场坚守就此画上了句号。

时至今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编辑或者出版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人工智能迭代这么快,未来还需要编辑吗?

回答这个问题,当然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但我觉得,没有思想和创意的岗位或者行业,一定会被淘汰的,在文化并不是刚需的现实社会,没有产品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没有主动寻找和创造改变世界的精神资源,二传手式的行业可以寿终正寝了,当然,有些门槛可以让这个行业还有利润,有些领域还能为这个行业生存背书,但编辑呢?

我希望能有机会延续上一场有遗憾的坚守,把《新史学丛书》这个蒙上灰尘的品牌重新擦亮,新的角度,新的叙述方式,新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或许它会变为视频、音频、课程等等,但我们想为世界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冲动永远不会改变,这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产品,更多是为了自己,为了我们编辑的尊严。

(作者系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

2023-04-19 □肖风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69607.html 1 一场遗憾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