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

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

——评容本镇散文集《回首已非少年》

□张淑云

容本镇是当代文坛创作的多面手,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方面的创作均有建树。2023年3月容本镇再次为读者献上散文集《回首已非少年》,被列为“广西当代作家丛书(第五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散文集是作家在人生壮年时期回望关于文学与自己的过往人生体验的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时空诗学意味和深沉的生命意识。

《回首已非少年》全书共分为“南流江记忆”“相思湖情结”“葛麻岭足迹”三辑。这样的辑名划分,可以看出作家深深的时间意识和地理情结。正如作家在散文集的后记中所写:“一条江,一个湖,一座岭,是我生命停留过的最重要的三个地方。”可以说,南流江、相思湖、葛麻岭连贯起作家的精神谱系,经由少年的故乡记忆到青年时代求学工作的相思湖岁月,再到中年时期葛麻岭的工作足迹,这一江一湖一岭已经不再是平常意义上的地理概念,而是融于作家的个体生命和文学想象中的精神意象,是作家经由心灵浸润和文化积淀后的产物,因而是一种融合作家内在思想与外在事物属性于一体的意象,包含一种深沉的生命意义。阅读这部散文集,仿佛看到一位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的旅人,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远去的人和事重新点亮。

容本镇是一位有着深深的地理情结的作家和学者,不论是在散文创作还是在学术研究中都注重挖掘和表现地域文化、地方色彩。这种念兹在兹、缠绵绕骨的地理情结,对一个作家来说几乎是终生不解、不可超越的。这部散文集的独特之处在于,作家不仅关注地理空间的文化内涵,还在时间演进和空间地理的交融中,建构出深沉的生命意识。容本镇在个人情感的抒写中,包蕴着强烈的故乡情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往事历历,回首已非少年。”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时间意识的呈现。时间的不可逆转性是中华民族伤春悲秋情感的重要来源,促成无数作家或悲悯、或旷达、或感伤的时间感知意识的生成。容本镇以他独特的方式,思考着时间、地理与生命之间的哲学关联,表达出旷达与深沉的人生况味。

地理紧密连接着民族、家族以及个人求学工作的空间迁徙,一个人在不同地理空间迁移的精神体验,就是一种地理情结,而将之诉诸笔端,便形成了文学地理情结。对于故乡、亲人的书写是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每个人从呱呱落地时就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地域、发展地域和定居之地。可以说,地理空间与一个人自始至终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具体的联系,尤其是成长地域会深刻作用于人的心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个体来说,地理空间的迁移已是常事,越是走出故乡的人,越是对回不去的故乡念念不忘。南流江既是容本镇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是精神层面的故乡。他说:“这是我温暖的人生来处,是我生命丰润的根脉所在。”(《掀起你的盖头来》)这样温情的笔调,说出了无数久居他乡的游子的心声。“有家,有粮,定然有袅袅炊烟;有草,有花穗,定然有阳光和雨露……”(《天湖边上的炊烟》)这是一幅纯美的故乡生活图景,南流江边这个叫旱田山的小山村,就是作家生命的来处。一部好的作品,是能够让读者产生共情的作品。容本镇的南流江记忆,映照着广大读者内心的故乡情结,令人久久难忘。

从《母爱》《灯光》《醉叔》等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对南流江记忆中的人间世相的观察和品评,这是一种充满智慧和趣味的生活感悟。《母爱》通过妈妈省下自己买布的钱给小添添买书的故事,写出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灯光》通过“我”在灯光中读书的故事,写出爷爷对“我”的疼爱;《醉叔》写了醉叔由贫困到致富的经过,却因嗜酒如命而早亡。除此之外,还有《合浦妹仔》《老师傅》等文章,无不是对平凡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的记录,这是作者记忆中的南流江往事,作者以一种微观视角呈现了南流江的生活图景,这一切都是镌刻在作者心灵深处永不褪色的画面。穿过岁月的烟云,南流江记忆的回响仍在继续。

这部散文集中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首,是附着在地理景观的描写中的。他写烈士墓前的凭吊追思,是从武利江畔的小镇和林木苍翠、芳草萋萋、景色秀丽的小山丘开始的;写在广西民族大学求学、创作和工作的生涯,是从相思湖边的鸟语花香和葱茏的红豆树开始的;写在广西教育学院的工作和研究经历,是从葛麻岭的苍翠树木和高山古榕开始的。对地理空间的感知、体验和认同始终伴随着容本镇的创作之路,细细品读他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其中展现出来的是自然、时间与生命的碰撞。这些文字时而安谧沉稳,时而感慨激昂,在多维空间的书写中给人一种坚执的力量。

在每一段地理空间的驻足停留,容本镇都用拳拳赤子心在这段地理景观刻下凝固的记忆。《守护绿色》一文,作者写了在相思湖畔的广西民族大学工作时悉心守护校园的绿色,引进菩提树、银杏、碧桃、火焰木等植物品种,“把心中绿色的梦想变成绿色的现实”。在《葛麻岭与陶园中》一文中,写了作者在葛麻岭的广西教育学院工作时,将校园的陶园建成一个融生态园林、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小型主题公园。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容本镇是用自己的文化之心、审美之境来建设校园的,为莘莘学子打造了一个书香四溢、墨韵流转的生态美境,真可谓是一部“写在纸上的作品”。这是作者对特定文化环境的独特文化感受,他将自己的文化感知和文人情怀用于校园治理中,通过校园绿色景观的建造,展示出一位作家令人惊艳的另一面。

读这部散文集,我们看到作者并没有完全沉溺于个人化的空间书写,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和操守,关注一个时代的文化前行之路。从《激荡在八桂大地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北部湾海洋文化漫谈》《七年,与桂学结伴同行》《这里,开放发展气息浓》等文章,我们看到作者对八桂大地这片热土的热爱,对彰显桂学精神和谱写时代篇章的责任担当。容本镇用深情的笔质诉说着办学治校和文化建设的大情怀,他始终以传承中华文化根脉为宗旨,以促进八桂文化建设为旨归,书写新时代的文化篇章。当我们凝视容本镇以朴实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构建的散文空间时,我们看到从字里行间迸射而出的生命力量,那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和敢于担当的开阔胸怀。容本镇的散文创作从不限于抒发个人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更多体现了多种情愫和文化意识交织的艺术境界。

散文这一文体,写之容易,写好却难,作家在题材选择上往往会向两个维度开掘,或者是向自己内心开掘,或者是向外部世界开掘。而容本镇的散文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写平凡生活中富有情怀的人和事,也写时代变迁和文化发展,更写自己所走过的文学心路。容本镇散文的文字风格是简约而明快的,有时代正气,有真情实感,他将来自生活和工作的素材融于思想和感情中,再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展现出生命本真的状态。从南流江、相思湖到葛麻岭,意味着作家的人生轨迹的延伸,每当换了一片风景、换了一方天地时,他都能用一种新的心怀去感受新的天地和新的事物,于是也便形成了作家浓厚的文学地理情结。

容本镇到过很多地方,也看到过很多河流,每一条河流都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深深的震撼。对于河流的认同,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河流湖泊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寄寓着作家文化心理的精神坐标。容本镇从南流江走来,走到相思湖,走到葛麻岭,在清江碧湖绕翠岭的地理空间迁移中,也建构出了他作家、评论家、大学教授、高校领导等多重身份,不论何样的身份叠加,他都始终脚踏厚土仰观高天,以一颗不负韶华的赤子之心执着于文学理想的追求。在文学漫漫长路之上长期坚守与跋涉,容本镇无怨无悔,孜孜不倦。“文学,让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盈”,他用心灵深切地体悟着生命的意义,用文学燃亮过往的岁月,《回首已非少年》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丰盈的生命诗学景观,使读者聆听到了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所奏响的铿锵韵致和感人旋律。

2023-06-12 □张淑云 ——评容本镇散文集《回首已非少年》 1 1 文艺报 content70360.html 1 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