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凤凰书评

善待作者 做成好书

□何军民

在出版领域,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极为重要:优秀作者是优质内容的源头;没有优秀作者,即便不能说好书是不可能的,至少也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真思考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对于一个有追求的编辑来说,任何时候都不是多余的。

编辑善待作者的重要一点是充分调动自己的职业积累,为作者当好负责任的参谋,尽可能为好作品锦上添花。我要举的一个例子是《新发展格局下的长三角一体化》。那是在2021年,当时主流媒体都在关注“新发展格局”,我们所处的安徽属于长三角地区,同时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长三角一体化”。一开始我的想法是找一位做过精深研究的专家写一本诠释长三角一体化的理论普及作品,调研一番之后我联系上了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但刘教授是个大忙人,此前从未跟我接触,因而婉拒了我的邀约。我继续物色作者,同时也继续调研,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刘教授不断有关于长三角的新成果问世,而且很多成果同时涉及了新发展格局,于是我再次找到刘教授,建议他把已有的涉及“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成果集中起来,看看能否融合成一部呈现一定系统性的书稿。刘教授认真考虑了我的提议,沉下心来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形成了经济理论学术普及读物《新发展格局下的长三角一体化》。该书当年即被确定为安徽省“十四五”规划首批重点选题,后来又获得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当我向刘教授报告该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消息时,他很谦虚地表示没有想到。作为编辑,对于后来的成书来说,如果把刘教授原来的研究成果比作一块未曾雕琢到位的玉石,那么编辑调动专业积累对其进行打磨就使质地优良的玉石终于显出了它应有的光彩,我感到非常欣慰。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我编辑长篇儿童小说《少年与海》的经历。那还是在2013年,作家张炜最初的想法是写一套名为《海边妖怪小记》的儿童文学丛书,共5册,每一册里都有一个似真似幻的“小妖怪”形象作为主人公。我看了5本书的初稿之后,既对作品质量充满信心,又对5个故事各自独立成书的形式心存疑虑,思来想去,总觉得5本一套的形式缺乏应有的整体性和必要的规模。作家长于内容设计和形象塑造,对于出版技术方面的细节往往认识不深,而编辑习惯从技术优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如何把书出好方面一般会有更多心得。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说服作者将5个故事组合起来形成一部长篇小说,这一优化措施大大提升了其中形象的典型性、思想的厚重性和主题的史诗性,得到了作者的高度认可,于是在原来5本小书组成的丛书之外,利用同样的素材产出了一部面貌全新、整体感突出的长篇儿童小说《少年与海》。该书2014年4月上市后获得好评,几乎获得了2014年和2015年评出的所有重要奖项,销售更是长盛不衰,到2022年下半年累计发行已经超过30万册,两个效益非常突出。虽然一本好书有远比获大奖和抢占市场的更大意义,但是在它成功过程中有编辑专业意见的贡献,我想每一个编辑都是很有成就感的。

善待作者是不是意味着编辑应该放弃自己合理的想法?我觉得,把书做好是作者和编辑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终极目标,编辑如果对自己的想法有充分信心,那不妨坚持一下,取得作者理解之后果断执行下去。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之后,我找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中国经济史专家贺耀敏先生,请他写一本从经济角度阐释新中国重大经济成就的书,后来定名为《谱写发展奇迹:新中国重大经济成就精讲》。成书过程中,我和作者多次沟通,包括选取哪些重大事件进行讲述,都进行过反复考量。付印之前,我把全部书稿文件发给贺教授看,其中包括图书封面。恰在那时,贺教授的另一本书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肯定那本书内容品质的同时,对图书封面也非常赞赏,认为表现出了淡雅庄重的特色。贺教授看到《谱写发展奇迹》的封面后,委婉地表示希望我们参照得到专家肯定的图书封面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我看到贺教授的意见以后,犹豫了很长时间,一度打算放弃自己的方案,但是反复比较之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坚持,因为那个得到赞赏的封面出自北京一家名社,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自带气场,所以可以淡雅庄重,但我们作为一家地方社,似乎应该适当突出某些重要元素,追求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我向贺教授解释了我的想法,贺教授充分表现了长者忠厚之风,同意了我的意见。书印出来之后,形象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得到多位专家的肯定。后来这本书参评“中国好书”,入选了2022年11月月度“中国好书”榜,在2023年4月23日公布的年度“中国好书”中也榜上有名。颁奖晚会播出该书影像时,我从不同角度观察再三,还是确信其整体形象很有冲击力。想到这里,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也对作者的充分理解感到由衷的敬佩。

编辑在其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年轻作者,他们往往经验欠缺、略显稚嫩。面对这样的作者,要不要善待他们?我想所有编辑的共同答案是应该善待。但是,如何善待,这却是一个问题。我想,是否能够做到真正善待年轻作者,这是对一个编辑胸怀、能力和职业道德的综合检验。还记得我在从事少儿出版的时候,一位著名作家担任主编,给我们编了一套绘本,其中有一位作家是江苏常熟的幼儿教师,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作品不多,知名度不高。可想而知,这样的作者如果得不到编辑有力的扶持,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儿童文学界崭露头角肯定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又要求不断有年轻作者成长起来,以便给内容创作补充新鲜血液。基于这种考虑,我在从事儿童文学编辑工作的时候策划了一个品牌,名为“当代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原创精品书系”,专门为确有才华但是缺乏机会的年轻作家提供出版机会,其中就收入了江苏常熟那位作家的作品《狗先生》。在出版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作品原来的结尾显得比较灰暗,我建议作者结合全书情节发展脉络进行修改,尽量以明亮色彩结尾,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儿童读者,春暖花开总比乌云蔽日更加赏心悦目。这部作品后来获得了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奖,版权到期以后又被另一家出版社再版,表现了很强的生命力。这位作家后来不懈努力,拿出了很多好作品。每当看到亲手扶持的年轻作者取得好成绩,我都非常欣慰自己在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做出了正确选择。我想,对于作者来说,好的编辑不仅要做到锦上添花,也要做到雪中送炭。尤其是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作家,雪中送炭往往更有意义。

一本好书做成了,走上前台的往往是作者。但是,每一个有情怀的编辑都会为作者的成功感到由衷的欣喜。当编辑透过优秀作品字里行间看到自己和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晶时,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没有从事过编辑工作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作者系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2023-06-16 □何军民 1 1 文艺报 content70445.html 1 善待作者 做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