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凤凰书评

用典型经历的重现,绘就有血有肉的“人”

——读《瞬间与永恒:王杰及传人》

□戴启润 王宏波

王杰画像

1965年7月14日,徐州民兵地雷班的青年教官王杰为掩护民兵,毅然扑向意外燃烧的炸药包,壮烈牺牲。由此,王杰事迹及其“两不怕”“三不伸手”精神得以颂扬。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对王杰精神予以肯定。2021年9月,王杰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位血性无畏的青年,让更多人看到了他的勇气。

王杰并非陡然出现的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王杰牺牲后的“王杰学习热”以来,他的名字出现在传记、报告文学、歌剧等多样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使王杰的英雄事迹以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颂。在这场跨度极长的出版宣传潮流中,王杰不断与雷锋等先进人物一同被提及,成为“英雄榜样”的代名词,而他背后,也渐渐追随了一群“王杰”式的传人,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王杰精神的信条。

由傅宁军、刘晶林所著的报告文学《瞬间与永恒:王杰及传人》,通过饱满的人物刻画、深刻的精神书写和艺术化的写作手法,聚焦王杰及其传人,将他们的事迹和力量书写在时代精神的浪潮中。用典型经历的重现,绘就有血有肉的“人”。书中通过人物性格、故事场景的立体化书写,用性格、冲突和细节的结合,围绕王杰这一中心人物刻画了厚重饱满的英雄群像。伟大与平凡之间的人物性格刻画,以情动人。英雄并非生来便是英雄,王杰又何以成为王杰?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将王杰的背后故事徐徐展开,回应了当下读者的疑问。他只是一位23岁的年轻人,一位兢兢业业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官兵。书中对其爱情故事、特长爱好等平凡日常的插叙,营造了更为鲜活亲切的英雄形象。书中也刻画了众多王杰的传人,他们在“王杰精神”感召之下,以平凡铸就伟大,接力进入王杰班的父子兵赵志军和赵宇、“活着的王杰”李彦青、“姜式算式”的创造者姜楠,以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让王杰精神的伟大力量通过一个个平凡人、一件件平凡事传承发扬。

宏大与私人化对应的人物场景刻画,以景衬人。书中细致描绘了多处宏大的叙事场景,如王杰的牺牲、葬礼等,以连队官兵、乡亲的举动,透过他人之眼,侧面呈现了王杰无私无畏的人物形象。日记、信件等私人化写作内容的收录,使读者得以一窥英雄背后私人情感与梦想的流露,更为宏大场景作出温情补充。

用精神血脉的延续,写出王杰精神的“魂”,是该书的精神内核,因此在题材发掘上,展现出时代发展和血脉传承对王杰精神的丰富。王杰精神是“瞬间”与“永恒”的联结,英雄的离开并非是精神的消亡。部队内的早晚点名、为老班长铺被的传统、定期开展的王杰学习日与故事会,让所有新兵都记得“王杰并未走远,他就在大家的身边”。王杰在人生一瞬中所展现出的奉献和担当,让老班长从未走出一代代王杰班、王杰连战士的内心。精神与时代的融合发展,不仅没有让王杰精神褪色,反而在传承中历久弥新。这是一代代王杰传人们用实际行动铸就的、自发的精神传递。他们走向各地,让王杰精神不仅属于部队,也属于所有人民。王杰精神研究会、王杰民兵应急连、王杰小学等,无不使王杰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绽放理想信念的光辉。

王杰精神是个人与时代的交汇。抗洪救援、脱贫攻坚、军事科研一线等具体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描绘,展现了每个新时代“王杰”的内心景象,在典型场景中汇聚“两不怕”“三不伸手”的精神力量和真挚温情。王杰的传人们不遗余力,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身体力行着王杰精神的诺言,更证明了王杰精神是顺应历史前进方向,并深刻融入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在叙事上,该书由王杰辐射至王杰传人,以王杰、王杰班和王杰连战士、民间大众等多元叙事主体贯穿全书,以人为引,步步深入,将典型叙事和人物精神有机统一。如以张楼公社党委书记丁如光的故事串联起王杰的身前身后,从对王杰牺牲的悲痛到对其精神的践行,他像无数被王杰精神感召的后辈一样,将对英雄的敬仰转化为精神力量,为人民群众作出奉献。作者自身作为线索隐于全书,但又适时展现自己的丰沛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书中穿插的22篇采访手记,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与王杰相遇,更以第一视角透视着王杰精神的发生与传递,让读者看到一个“王杰”成为千千万万个“王杰”,焕发出崭新的时代色彩。

《瞬间与永恒:王杰及传人》以文学性的语言和详实的采访资料,为我们铺陈王杰及其传人的精神画卷,更让我们思考王杰精神的价值流传和血脉赓续。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3-06-16 □戴启润 王宏波 ——读《瞬间与永恒:王杰及传人》 1 1 文艺报 content70450.html 1 用典型经历的重现,绘就有血有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