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日来,文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家、文学工作者纷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征程上,作家、文学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根植传统、立足时代、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承、融合与创新是中华文化生命力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
中国作协副主席格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文化、文学遗产。仅仅就传统小说而论,就先后出现了神话、民间传说、史传、传奇、话本、小品以及章回体等重要文类。如何继承这些传统的叙事资源是作家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小说形式、文体或类型的演变,本来就与社会历史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小说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大量吸收了其它文类比如诗词、历史、戏曲、说唱、变文的叙事特点,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中国文明、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始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承、融合与创新是其生命力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文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回到种子和源泉,不断重返出发之地,也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整体视野中,面对新问题,创造新形式,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军旅作家,徐贵祥表示,在今后的创作中,一是要从传统文化智库里汲取健康的、最有生命力的养料。在中华文化浩瀚的海洋里,中国兵法典籍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军事斗争中积累的经验、思想和智慧,也闪烁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和平向往和理想。《孙子兵法》等典籍著作既是军事斗争科学的高度总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发育的心路历程,更是我们军事文学创作的初心和新的起点。二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是脚踏实地,在前人耕耘、夯实的文化土地上,发扬历史的荣光,发挥现实的力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攀登高峰,构建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文化、文艺、文学格局,以我们的创作开辟军事文学的时代征程。
将传统文学经验接入时代脉搏,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王跃文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后谈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韵独特,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他表示,文学界要做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好的文学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艺术载体和活体标本。文学家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根植传统、立足时代、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弘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学精神,锻造锤炼符合当代中国美学追求的艺术手法,以适应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自诞生之日起,世世代代就在同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同自己的生存空间建立了稳定而特有的精神联系、情感关系和审美谱系,形而上则为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认识论,形而下则为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方式。仰观宇宙之大,山有骨,水有灵,长天存浩气,大地起风雷;俯察品类之盛,物象多为意象,景语皆为情语。以中国美学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最为有效、最为贴切、最为动人。他谈到,近年来在创作《漫水》《家山》等乡土题材小说时,始终坚持真实书写,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结合起来,呈现生活原本的模样和应有的模样,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坚持文化书写,深描细述普通百姓深蕴泥土气息的生活,力图呈现凝结于日常烟火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民族根性之美和文明进步之美,昭示民族蓬勃向上的恢宏气象;坚持中国美学经验书写,尊古不泥古,赓续而创新,让小说讲“中国话”、讲“百姓话”,将传统文学经验接入时代脉搏,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扎西达娃谈到,总书记的殷殷告诫,是对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昨天的回望、今天的坚守、更是对明天的拥抱。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对中华文明全面概括,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充分说明了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和心灵归属。西藏特殊的自然风光与古老的人文景观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这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民族作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己任,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不断推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家、文学工作者将继续围绕西藏工作方略提出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这个明确的主题,在创作中不断展现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和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建设美好生活的家国情怀。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广西作协主席东西对中华文明在海外的存续有切身感受。他谈到,自己曾在5月底跟随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到马来西亚参加第40届吉隆坡国际书展,参与的几场活动观众大部分都是华人。这些华人不仅对中国古典文化如数家珍,还十分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阅读与国内读者的阅读是同步的。其中有在马来西亚从事教育的读者,他们致力于华文教育,鼓励年轻的华人后代学习华文、阅读华文、传播华文。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华文,他们采取了诸如办好华文报纸、让华文作家进校园讲故事、出版推广有趣的华文童书、举办华文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措施。在与当地读者交流时他发现,这些海外华人依然保留着华人的精神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他们的衣食住行、家国情怀既亲切又令人感动。2017年下半年,他曾受邀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驻校写作,为写作高级班学生上华文写作课。他发现,华人的后代都在自觉地学习华文,尽管也面临困难,但从不放弃。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磁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韧劲,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持续,凡是有华文的地方就有中华文明的存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灿烂之花永续绽放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新疆作协副主席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博大精深、历史悠长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有其多样性,更具统一性。统一性是主干,这鲜明地体现在民族凝聚力上。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也是人心凝聚、共同建设和保卫美好家园的历史。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强大,新疆两千五百万各族儿女的文化自信不断凝聚和壮大,这种文化自信体现在日常族际交往、人际交往、生活交往中,转化在民间文化发展和文艺作品创作中。中华儿女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尤其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更加以文化的方式将所有人紧紧相连。人人都明白,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小家的安全。今天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作家、艺术家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统一性、传承性在艺术转化中的时代意义,将以自身行动推动各民族文艺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冯艺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民族团结进步、国家繁荣富强的奋斗中展现出来的新面貌,即各民族的国家观一致,都认同一个中国;民族观相同,都认同中华民族。当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都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共同御敌。正因如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一种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历史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只有民族团结,人民才会幸福、国家才会强大、文明才会接续。回望过去,我们拥有团结和谐的传统文化,共同书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传奇。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在思想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挖掘各民族在传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新的典型素材,用心用情去讲好各民族手挽手、心连心的生动故事,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灿烂之花永续绽放。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