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3日电(记者徐健 康春华) 6月13日,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办公室、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办的“扬帆计划”文学沙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今年2月“扬帆计划·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正式启动以来的首场活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纳杨、中图公司海外业务中心主编赵大新代表主办方致辞。熊育群、叶舟、叶弥、徐坤、石一枫等作品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5位作家代表围绕相关作品先后作主旨发言。
熊育群说,“金墟”是关于中国与世界的故事,自己创作这个故事,是想把世界风云、时代变迁、家国命运、个人离散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一座城市的变迁中。“如果说写作是一种宿命的话,那么河西走廊就是我的文学版图之一,也是我的文学故乡”,叶舟深情地说。他认为,自己一直在用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的方式剔除文明的偏见与促狭,努力擦亮被灰尘覆盖的过往,寻找西北腹地的精气神,问询少年中国的光荣来路。叶弥以一次海外交流为例谈到,人和人的交流很重要,不同国家的文学交流更重要。文学交流能够让人更了解彼此,让不同肤色、不同生活环境里的人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徐坤表示,文学的意义在于告诉读者,人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的作家、新的故事在不断崛起和生成,这正是值得汉学家、翻译家介绍给国外读者的核心内容。石一枫认为,作家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勤勉的习惯和客观的写作态度,要敏感于对现实的捕捉与思考,并且善于分析现实变化对人物关系、对社会生态的深刻影响。
为更好地支持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文学作品走向海外,推动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海外落地,本次“扬帆计划”文学沙龙创新交流形式,在作家主旨发言后,分设“古老文明的诗意表达”“古村落的变迁与新生”“小说与时代的对话”“现实书写的多重面向”四大主题,让作家与海外汉学家、翻译家和出版人就当代中国的现实经验与文学表达、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交流、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等话题展开讨论。来自波兰、伊朗、埃及、英国、奥地利、韩国、加拿大、匈牙利、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汉学家、翻译家、出版人,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多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参与沙龙。
在总结环节,艾哈迈德·赛义德、李季、吉来、阿卜杜拉·沙罗波夫分别代表小组发言。大家认为,文学的沟通和文明的交流需要这样的相聚而谈,抒发内心真情实感,分享彼此的观察与思考。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这一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国际传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世界文学重要组成的中国当代文学,有自身独特的文学经验和审美价值,其开放的多重表现形态,不断向世界展示出流动的风貌。大家表示,感谢和珍惜中国作协和中图公司提供这次交流机会,文学有沟通心灵的力量,为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明交流共生,每位编辑、译者、出版人都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文明传承的关键环节。期待更多作家与海外出版人、翻译家相遇相知,让中国文学读者圈不断向外扩展,助力中国文学扬帆远航。
据了解,“扬帆计划”重点围绕“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作品的译介与传播展开,内容包括借助中图公司的国际传播资源渠道,优选海外汉学家建立文学译者资源库,与海外优秀出版社合作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落地;通过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展配套活动,扩大中国文学海外推介;通过对外译介联动的新机制,不断助力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据介绍,“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目前已推出20部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基本都已与海外出版社签署了版权输出协议。作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子计划的“扬帆计划”自启动以来,已实现多语种版权签约55项,涉及19部作品,近20种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