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新南方写作”:

为什么是“南方”?

本报7月3日刊发的《杨庆祥:在流动中识别自我和世界》一文中,杨庆祥提出,理想的“新南方写作”应该具有地理性、海洋性、临界性、经典性等特征。不久前,由《南方文坛》杂志社主办的“新南方写作:地缘、文化与想象”研讨会上,这一观点收获了在场学者的共识。本期特邀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十届客座研究员石岸书、刘欣玥,围绕“新南方写作”为何出现以及有何表现这两个话题展开讨论。石岸书关注“新南方写作”兴起背后的社会、历史等原因,尤其聚焦历史剧变、地理重组是如何催生了“新南方写作”,更主张将其置于更长远的历史与地理变化中进行理解。刘欣玥的《“南方以南”意味着什么》重点关注“新南方写作”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以林棹的《潮汐图》、林白的《北流》两部长篇小说为观察对象,发掘“新南方写作”与南方地带独特的语言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关系。

两位学者都强调了“新南方写作”的变动性,在变动中如何整合、延伸和连接,进而开辟更广阔、更具未来性和普遍性的文学传统,或许正是“新南方写作”正在面临的挑战。 ——主持人 行 超

2023-07-10 “新南方写作”: 1 1 文艺报 content70747.html 1 为什么是“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