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及其阅读活动影响着儿童的认知、审美、思辨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回望过去20年,毋庸置疑,变革与变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题,传统的价值观不再是无坚不摧的存在。当下的儿童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有不亚于成人的敏锐认识,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在文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上完全可能优于成年人。同时,电子媒介无所不在地渗入了儿童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影响下的童年景象与实际的童年生活状貌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这给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与表现增加了难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不禁要问,儿童文学是否还应一味地表现与传达我们以往所认为的美学标准,还是在审美的多元性、多样性上回应日益变化的儿童诉求?这是儿童文学创作者需要正视的问题。
形象的美学:客观的认识与真实的还原
倘若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仍然停留在自我童年经历、童年经验的回溯与展现,或陷于对当下童年生活的想象上,其创作的文本与实际的儿童需求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错位、脱节,而被时间淘洗。最错误的做法是,儿童文学创作者想当然地将儿童塑造为单纯、天真的对应体,抑或是成人审美中“畸形”的“天使”化身,一味地讴歌与膜拜,这与实际的儿童和儿童生活情状有落差,是将儿童形象简单化的做法。儿童文学应该表现儿童复杂丰富的生活、情绪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加贴近儿童。
成人总是非常清楚、熟悉自己的各种情绪,热爱与悲伤、无畏与恐惧、挣扎与妥协,但我们常常忘记儿童也会面临这些复杂情绪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由于成人的疏忽,儿童可能要自己学会应对和处理孤独、失落与绝望,在成人无视或忽略的地方,儿童文学就需要出场,表现孩子们内心隐秘的需要与诉求,儿童对他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情绪和各种生活中不亚于成人的烦恼、问题的应对处理值得儿童文学创作者特别关注。人心千差万别,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一样的处境与况味,儿童也如此。儿童文学要真实、准确、坦率地还原与表现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儿童,艺术地处理这些儿童形象。在创作内容上,不能只停留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更要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书写当下儿童真实的愿望想法与困顿迷茫,呈现复杂丰富的童年景象和童心世界。让儿童相信文本中的形象,走近文本,阅读文本,代入文本中的真实儿童,进而才能影响儿童读者的思想、感情、审美、价值观。
内容的美学:童年的复杂性与文本的丰富性
在形象之外,文本内容也要适切。创作者经常要问问自己:情节是否是儿童可以接受的、感同身受的,同时又表达了他们内心隐秘的情绪愿望?是否如实地呈现与描绘了包括童年变化在内的当下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儿童接近文本的同时,更加了解自身,也能帮助儿童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的、心理的、情绪的问题。新时代儿童文学应该帮助孩子们建立他们对所身处的社会和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识,更应该帮助塑造和提升他们对他人与自我的认知。
此外,创作者还应考虑,文本内容是否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经验?倘若文本展现了对于儿童来说较为陌生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那创作者对于这些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生活,乃至不一样的国别、民族与文化的书写,令孩子们感觉新鲜的同时,是否也让他们对不同于自己的人物、事物有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孩子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需要增长知识与见闻,儿童文学不论是题材还是文本的丰富性,都可以拓宽他们的认识局限,让他们借由儿童文学,去到不同的时空、世界,感受不同的文化、文明。通过儿童文学中一个个或美好或感伤的故事,孩子们得以了解不同人的生存处境、生活智慧,以及生命展开的方式,让他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敬畏,对生活有更加从容与豁达的态度。
当下的儿童文学题材选择比以往更为广泛,纳入了以前只被认为是成年人感兴趣或者适合阅读的题材,比如暴力与霸凌、社会热点、边缘群体等等。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困惑。过去许多经久不衰的价值观会反映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也应该反映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当代的价值观比之过去的价值观更不稳定,更具流动性与争议性。儿童文学应注意到新旧价值观的多元与多样,有选择性地呈现、传达给孩子们。少年儿童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世界,媒介信息时代中成人接触到的任何事物,儿童同样有可能接触、感察到,甚至还会参与其中。儿童文学不能对这部分内容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反映社会在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许多争议和变化,这与日益变化的童年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或者说,儿童也应该越来越被当作严肃的读者来对待和尊重。
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在题材选择上可以不受限制,但儿童文学的表现是有方法和尺度的,儿童文学应该呈现与他们成长发展阶段所适切的内容。无疑,儿童文学不仅要反映时代的变化、童年生活的变化,更要引领儿童从表象的生活事物中走出,让他们在美的感召下,追求更高远的价值与理想。儿童文学应该表现我们对儿童的需求和期望的了解,也要反映出我们当下儿童与童年文化的特征。
儿童期待美好和秩序,他们需要身体和情感上的稳定依赖,也期待看到更加丰富、驳杂、富于变化的世界。儿童会面临不亚于成人的情绪问题与生活烦恼,他们选择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并从中寻找感同身受的体验和各种问题的解答。新时代的儿童文学写作者应该在形象的美学和内容的美学两个向度上回应日益变化的儿童诉求,既注重客观的认识与真实的还原,也不忽视童年的复杂性与文本的丰富性。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