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本周之星”栏目小说/散文组点评人)
2023年“本周之星”入选作品依然散发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多数作者倾向于将个体经验与时代、集体记忆紧密融合,关注时代、现实与生活,尤其是重焕那些被忽略、被漠视、被遗忘的群体、记忆、民俗的光彩,关注普通人日渐消匿的生命轨迹以及他们在纷扰世界里的精神走向,在“习焉不察”和“微不足道”中敏锐感知,发掘新意,在对现实的解读中更新文学实践,建构文学审美。
散文篇目里,写景抒情类的散文在优美之余也有哲思深度。《旷野三章》于萧肃冷寂的旷野发现缄默不语的生机,成就旷达雄浑的生命之美。《耳朵里总养着几只鸟》兼具诗性与哲思。《写给南浔的组章》移步异景、以景入情,南浔的过往历史与南浔的水景一起流动不息,而作者的所思所感也随之一起波动,与北方乡土的凝重、苦难不同,这篇散文呈现出的是人在画中、乘舟赴星河的江南风情。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更多作者将目光投向山乡旧貌与家族往事,注重于民俗、时节、农忙、乡野中建构自然审美,通过对当下现实与过往经验相对照的文学实践,重焕精神回溯的力量。《大寒:一朵梅丈量到春天的距离》《冬事杂忆》都是书写记忆中的“冬”,于时序节气、自然物候、乡村风俗的经验和想象中,融入对当下人和事的体察,记录时光流转、时代变迁中内心留存美好的希望和期待。《火灰里的童年》的烟火气和怀旧气更加浓郁,在秩序井然的现实生活中,热腾腾、闹哄哄的童年更有趣味,富有生机。《墙根下的缩影》中,由对祖父的追忆写到童年生活情态、故乡风土人情、村庄过往风貌的日常记忆,完成对当下乡村生态的思考。《北方的庄稼》不仅呈现深具中国传统意味的农事乡俗、婚丧嫁娶、物候天气里的人情世故,更写出了它们在时代情势下的传承和变化。《圪塔院记忆》将时代变迁与对故乡的回望互相重叠,日常生活的更迭与亲人的悲欢沉浮,交织出生命经验和情感本源,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朴素生活里生长出的生命力量。
总体来说,散文类的作品普遍具有真挚的审美意趣。作者们乐于回忆或记录生命体验和认知,并结合时代进行对照,在追忆往昔中辩证思考,将看似简单的个体经验通过文学书写转化为整体性精神记忆,使文学表达的意蕴更加丰富。
小说类作品中,作者们更多地选择立足于现实主义创作实践,从现实生活出发,尽力摆脱经验的拘囿,在有限的篇幅里承载更多现实观察和思考,在语言表达和叙述结构等方面更加成熟,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有意识地将人置于时代洪流和现实场景中,外在是现实生活的逻辑,内在则是复杂丰盈的经历和感知,而且更注重通过生活细节和内心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人物性格的延展性和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使文本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小说《水渍》通过一片“水渍”引发的装修纠纷,勾连起王芳的童年记忆、家庭生活和工作,集合三种矛盾,尽显当下都市中年女性所面临的琐细繁杂的现实困境,扑面而来的外界烦扰与波动流转的内心情绪产生强烈冲击。小说的亮点不仅对女性面临的“一地鸡毛”的现实难题进行了再现描摹,作者更有意将这种现实的冲击反转为女性向生活冲锋的势能,完成对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坚韧品格的新解读。小说《盗戏》也是以女性视角入手,以“戏”为内核,以汤知碧婚姻中意外出现的插曲为切入点,看台上李秀英演完从夫妻恩爱到离心反目的半本戏,台下的汤知碧忍受委屈在内心走马半生,勇于自证清白,完成了对情爱、婚姻从笃定到坍塌,再到释然的历程。通过女性细腻的内心剖白和敏感的情绪流转,抽丝剥茧地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尤其是两性关系中面临的生活难题和情感困境,在对照中书写女性人格的现代性转变。当代社会语境中讨论女性独立,早已不再局限于“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和每年五百英镑的收入”,还包括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与情感独立,及其带来的自信坚定、处事不惊,有自己热爱的生活、擅长的领域等为代表的新价值观。这些时代风貌下凸显的女性蜕变,被作家们敏锐捕捉,同时也细腻地展现出女性身上所蕴藏的对抗世界和改变逆境的力量。
《高楼湾》和《拘魂枕》是两篇书写北方乡村的小说,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当下乡村生态,探究农村年轻人的来处和去处。《高楼湾》写北方乡村的热闹与凋敝,写农村婚丧嫁娶的陋习和陈旧观念,写乡村年轻人的务实能干,写生活的重压与生死磨难,写乡村淳厚善良的质地里滋养出的生命活力。《拘魂枕》则通过农村迷信的传统技艺“拘魂”,展现进城后被城市化的农村人如何面对乡村的“黏性”。作者写了两代人因为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而产生的隔膜,写城市的疏离和村庄里互相帮扶的温暖,写现代化进程下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复杂变化,探寻在城市和乡村巨大发展差异下人们如何弥合情感的落差和缺损。
短篇小说受篇幅影响,要求在有限的文本中截取典型情节,通过细节、对话等塑造人物,尤其是准确聚焦精神世界。架构好故事的同时,艺术技法的突破和精神层面的深省,都是读者的阅读期待,也是作者们努力的方向。
今年“本周之星”有不少令人惊喜的作品,在文本的完整、新颖和深刻性上都有所突破,体现时代、现实、情感的丰富和复杂。当然,部分作品也存在一些瑕疵,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细节处理是否深入生活的肌理,情节枝蔓是否冗余到需要修剪,铺陈是否有堆砌之嫌,逻辑的通达能否禁得起推敲,下笔前是否理清了要表达的思想内核,采用的技巧是否能衬托起故事,而非相离相悖……可以看到,作者们也在不断反思、尝试和实践,相信他们会继续精进,也期待更多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