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影视

纪录片《何以中国》:

以影像溯源历史、寻脉中华

□米 静

《何以中国》剧照

追溯中国的起源,正史记载中只有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和夏商周王朝,但考古学已经重构了中国远古文明的起源与谱系,《何以中国》依托中国百年考古的丰富成果,追溯中华文明的根基、发源与早期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图景。

影片共分8集,第一集《秦汉》讲述秦汉“书同文,车同轨”与思想制度上的“大一统”,展现了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第二集《摇篮》由此上溯到4万年前,讲述了旧、新石器时代之交东亚“现代人”的诞生,此后从第三集《星斗》到第八集《天下》则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华先民从狩猎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信仰和审美,形成区域古国,开启夏商周王朝,直至秦汉建立的宏阔历史进程。在这以千年、万年为时间单位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文明的火种如何诞生,又如何由点到面,由分散到聚集,最后融汇成一个“大一统”的文明体。

影片中展现了诸多珍贵文物,以实物形式让我们看到了早期文明的物质形态,其中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迄今看到最早的、以文字书写的“中国”。在文明的物质形态之外,影片还对审美、观念、信仰等文明的精神形态进行了细致呈现,并对其中的转折与流变进行梳理与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与形成过程,比如影片中展现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总导演干超说,“《何以中国》至少一半的篇章,是完全没有出现于历史文献记载的,考古是我们唯一复原历史的手段。”影片汲取考古的最新成果,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新知,重构了我们对远古文明的理解与想象,也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特性的认知。

在形式上,《何以中国》采取真人纪录片的形式,出镜演员包括胡歌、曹磊、黄尧、吴倩等,他们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让历史中的人物活了起来,比如胡歌饰演的啬夫弘是丝绸之路一个驿站上的小吏,黄尧饰演的解忧公主是与乌孙和亲的西汉公主,伴随着1990年敦煌悬泉置汉简的发现,啬夫弘这个不见于正史记载的小人物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影片以他的视角看到和亲50多年后重回大汉国土的解忧公主,两人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但镜头的巧妙运用却将他们内心的复杂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影片还呈现了秦简中的黑夫和惊、吹骨笛的贾湖少年,以及陶器上留下的一枚指纹,这些几乎淹没在历史中的小人物及其痕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数千年前那些人的呼吸。影片将他们与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并置,从生活史、社会史、器物史的角度,拓展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复活了他们所生活的具体环境,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细节与进程。影片画面精美、制作精良,每一帧都如美术作品一样,再配以舒缓抒情的音乐与精心制作的旁白,让整部影片娓娓道来,在叙述节奏的把握上恰到好处。影片中的解说词也极为精彩,将百年来的考古成果以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诗意的语言表现出来,既有专业性,也易于为观众接受。

在整体结构上,《何以中国》采用倒叙方式,从秦汉开始,上溯四万年,然后顺叙,直到春秋战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结构。每一集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如《古国》讲述的是5000年到4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各区域古国,《择中》讲述的是夏朝“最早中国”的诞生,《殷商》讲殷商的制度与祭祀文化,《家国》讲西周宗法文化的形成,《天下》讲春秋战国与秦统一的进程,整体上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文化的形成过程。

《何以中国》聚焦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核心问题,视野宏阔、思考深邃、意蕴丰厚。在当今时代提出与思考这一问题,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瞻望。在今天,当我们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已与近代以来任何时期的态度都不相同,我们更加自信、更加珍惜,以更加从容的艺术态度去反观与再现。在这个意义上,《何以中国》不仅重构了我们的远古文明谱系,也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自信与优雅。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人文学部副主任)

2024-02-26 □米 静 纪录片《何以中国》: 1 1 文艺报 content73617.html 1 以影像溯源历史、寻脉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