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由鲁迅文学院、湖南省作协、湖南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出席并讲话。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贺正举、《“海牛”号》作者张雪云,以及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主持。
《“海牛”号》是苗族作家张雪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入选湖南省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聚焦深海科技,以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海牛”号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万步炎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讲述“海牛”号科研团队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技术超越背后的动人故事。
吴义勤表示,《“海牛”号》全面展示了中国海洋钻探技术发展的艰辛历程,生动刻画了万步炎这一“时代楷模”的立体形象,主人公的钻研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及人文情怀,都让读者印象深刻。作品还成功塑造了科研团队的人物群像,从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时代精神,充满令人感动的正能量。作者文笔优美、情感细腻,特别是文后的采访手记,作为对叙事的补充和呼应,为作品增添了朴素真切的美感。
与会专家认为,《“海牛”号》是一部内容丰盈、蕴涵深刻的报告文学佳作,写出了时代英雄、时代气象和时代精神,呈现出题材选择精准、结构把握精巧、文本叙事沉稳、细节丰富生动、场景呈现真切、精神内核凸显、人物形象饱满等创作特点。作者以一贯优美的散文化语言功底,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对海洋开发的时代背景和专业知识等进行呈现,让有硬度的科技故事变得生动鲜活,柔中寓刚,视野开阔。
张雪云表示,该书向中国科研工作者致敬,向“时代楷模”致敬,也向伟大的时代致敬。在采写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艰难不易,希望作品能在读者中引起共鸣,让更多人感受到“海牛”号科研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面向未来、挺进深海的自信与豪迈。(罗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