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清溪村有位“带货达人”

□康春华

卜雪斌

靠天吃饭的农民不仅富了口袋,更富了全家人的“脑袋”。这是清溪立波书屋主理人卜雪斌把书屋“搬”回家后的意外收获。

《立波日记》里,周立波曾亲切地称家乡的农民为“务农老作家”“田状元”。这样的“田状元”,至今在清溪村还有很多,卜雪斌就是目前最“当红”的一位。他所主理的立波书屋,是游客来到清溪村必要“打卡”的一站。

迈进窗明几净的立波书屋大门,就能看到书屋左边复现的《山乡巨变》里栩栩如生的农家场景,斗笠蓑衣、锄头,湖南传统农舍的样貌吸引了年轻游客的好奇心;右边则是充满书香气息的阅读空间,读者不仅可以在荷花的清香里阅读周立波的代表作,也能在这里听见、看见,用心感受一个村庄的华丽蝶变。

“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书屋正中央,周立波卷起裤腿,在田间地里劳动之余小憩的照片,生动诠释了这10个字的内涵。作为书屋讲解员,卜雪斌每每都会将游客拢在这幅画像前,自豪地介绍“老乡”周立波与清溪村的故事。他一口夹杂益阳口音的普通话,时不时逗笑远道而来的众人。“我用普通话讲《山乡巨变》,来这里的游客大多都了解,可能也就爱买不买;但用益阳话讲《山乡巨变》的故事,读者听得可有滋味了,就觉得非买不可了。那我这个‘货’就带成功了。”卜雪斌笑着说。

经营书屋、卖擂茶,昔日“搬石头”的卜雪斌,如今枕着“书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相较于经营擂茶带来的丰厚收入,卜雪斌更自豪于自己的“带货能力”:“今年1月27号,来了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阅读打卡购书的团队。我跟他们讲周立波的故事,也介绍了我们清溪村21家书屋的情况,当天卖出了8042元的书”。谈起这段经历,他喜上眉梢:“我把儿童文学书屋的童书卖了3000多元,梁晓声书屋里的《人世间》卖空了。《山乡巨变》的连环画,早就卖脱销了,最近还没进上货。”

参观立波书屋的游客中,带孩子的“80后”年轻家长占比很大。卜雪斌在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观察到,这一代年轻人当了父母以后,因为自己对过去很多事情是不了解的,也没办法给孩子讲得生动,“他们就喜欢把孩子带到我这里来。听我讲过去的故事,讲《山乡巨变》里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农村生活细节。孩子们很感兴趣,家长和孩子彼此都能得到熏陶”。卜雪斌感慨说,“故事必须要有人来讲,后辈才会感兴趣。这些好故事不好好讲、不推广,是不行的。”卜雪斌尤其喜欢在书屋接待孩子们,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给娃娃们讲述周立波和《山乡巨变》的故事,让故事成为种子,“把山乡巨变的精神世代流传下去”。

从黝黑的农民矿工摇身一变,成为立波书屋的“屋主”,卜雪斌觉得自己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在经营书屋和擂茶馆之外,他仔仔细细读了几十遍《山乡巨变》,做了情节记录和笔记;走访十里八乡的老人,也搜集整理了许多周立波生平故事;组织开展读书会,和村民、图书讲解员共读周立波著作……在经营书屋的过程中,他坦言自己从往来的游客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读书、如何讲书。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锻炼”中,“自己这个初中没毕业的农民,最开始写一百个汉字都很费劲,如今能开书屋、搞创作,故事张嘴就来、写字提笔就写,这是立波先生带给我的切身影响,也是‘山乡巨变文学村庄’赋予我的精神滋养”,卜雪斌笑着说。

2024-03-20 □康春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73936.html 1 清溪村有位“带货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