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作为专业读者,文学批评家应该秉持怎样的标准?

刘大先:“速读”并非一无可取,绝大多数读物是不值得精读和细读的,但是对于文学批评而言,仅有“速读”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复杂、严谨、细致的作品来说,“速读”可能完全无效。批评最根本的是要阐发出文本的内在潜质,也即鉴赏层面;进一步则要形成批评自身的问题意识,即给予文本在整体的文学史和社会文化中的定位,同时生发出具有启发性的议题。创造性的批评,一定是形成了批评和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结构。

关于“良好的理性客观的文学批评”,我在《贞下起元:当代、文学及其话语》中做过详尽的讨论。我想应该包含着知识性和认识论、价值观和伦理学、现实感与实践性的多重维度,它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知情意的统一、才胆识力的融贯,更加上一重实际操作的维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把批评与个体的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知识激情结合起来,它要求批评者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屈不挠的博学、理性清明的洞察、平等公正的善良、同情弱者与抗争不义的勇气,将自己的美学目的与判断付诸实践的能力,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内在的激情,从而将批评作为一种体验生命的方式。

李 浩:我是一名教师,我期望我的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读者,我愿意把我从文学阅读中得到的智慧和美妙传递给他们、分享给他们。在教学中,我也反复地谈及,对于阅读和写作,甚至对于从事的一切事情,耐心是才能,是我们最大的才能。我希望他们中有人能听到心里去,我觉得,我是在真正用心地帮他们。

在阅读中的耐心更为重要。但是,我承认,包括我自己在内,在阅读的耐心上可能都有匮乏,我们消耗在浅阅读与手机浏览上的时间太多了。在这里,我也愿意做出检讨,我现在在阅读上的用功远不如十年前、二十年前。

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我们需要真诚的爱,我们爱文学,文学的真正滋养和珍惜滋味才会被我们品尝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学从业者多数不爱文学,他们看重的是文学的附加值;我们的一些读者并不爱文学,他们只是伪装成文学读者的样子,谈论的文学不过是二十多岁文学热的时候读过的一些旧作品,或者人云亦云地概括他们并没有读过的书……速读和浏览是可以被允许的,我们可以用这种阅读来帮助我们建立宽度和基本的比较,但只有速读和浏览却是绝对不够的,我们需要耐心的精读,需要把一个个字词都“吃透”。在阅读中的“娱乐至死”可能对我们的人生也是有伤害的,文学理解、文学解释可有不同的角度,我们允许有的人专注于它的腿、有的人专注于它的耳朵、有的人专注于它的血管解剖,但,我们要明白,我们的专注并非唯一正确,千万别以为自己掌握着唯一真理。文学批评应先从理解和欣赏的角度出发,然后才是它的问题和不足——先戴着有色眼镜去阅读文学,对自己、对他者都无益处。至于说我们不喜欢不欣赏的,不去阅读就是了,我们也要相信时间、历史和文学自身的淘洗功能,诗人奥登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批评家的职责不包含品味坏作品并解析它们。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批评家,这不是一件坏事。但有个前提,就是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底线,不助长“扣帽子”和“打棍子”。对于文学和艺术,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大家在争论中也会分辨谁才是更有道理的,哪些是我没有看出来的。我们真正恐惧的是简单粗暴,是二极管思维,请不要把他们放在所谓的阅读者范围内。

李 壮:若要将“浅阅读”引向“深阅读”、将“非阅读”引向“真阅读”,尤其是若要把“劣币淹没良币”的趋势扭转过来,文学批评家其实是一股特别重要的力量——当然,从这个逻辑反推,当下文学舆论场上出现的某些问题,也跟文学批评的失职缺位脱不开关系。

文学批评在此为什么重要?因为批评家扮演的是一个发出专业声音、参与舆论引导的角色;他并不是要“垄断话语”,而是要在基本的层面上维护话语场的风气和秩序,并带头出产真正的高质量话语。文学批评的这种功能当下之所以发挥并不理想,我们是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反思的。一方面,我们有时“没话说”,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在当下面临被过度学科化、产业化、“饭碗化”的风险,许多批评家的专业能力都被“弱化”“窄化”和“异化”了。结果就是,堆砌文章可以做到、理论空转可以完成、发论文做课题赚工分等等一切都手到擒来,但要让其真正谈谈文本、谈谈技术、谈谈审美、谈谈文学阅读写作的真问题——哎呀,好像已经不会了。另一方面,我们有时也“说不好”,面对现代传播格局下全新的受众特点和信息需求结构,我们的话语方式还没能够充分转型;有时候我们的“话”本身是很好的,但受众听不懂、或不感兴趣,这种“好”没有兑现为信息接受,那还是等同于“说不好”。因此我觉得,作为专业读者的文学批评家,一是要积极发声,多说话、说真话、靠真本事说真有效的话;二是要善于发声,努力将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转译为平易的、鲜活的、有个性魅力和审美吸引力的新型文学批评话语,让自己的“话”有更多人听、更多人信服。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八个字:顺应变化,提升自我。

2024-04-12 1 1 文艺报 content74199.html 1 作为专业读者,文学批评家应该秉持怎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