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健 刘鹏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5.2亿人,占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半数以上。据全国50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数据,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3000万部,年新增作品约200万部。这些数据彰显了当前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活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4月28日,中国作协在上海举行了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3年度)发布活动暨网络文学新使命研讨会。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和《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总结一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状况和突出成绩。同期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省区市作协和网络作协负责人、专家学者、网络平台负责人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了网络文学的现状、挑战与未来。
“网络文学取得的成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网络文学界守正创新的结果,得益于社会各界审慎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得益于探索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文艺创作新路径,得益于网络文学的海量生产与互联网经济运行的融合发展,得益于业内各界的通力合作、协同共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讲话中说,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0年来,网络文学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创作水平,丰富题材类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有力推进主流化、精品化进程。2023年网络文学作品创作量质齐升,IP转化势头强劲,国际传播亮点突出,理论评论有所突破,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但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文学创作形态有待突破,新技术浪潮下行业发展面临转型挑战,网络文学与网络视听需要相互赋能、协调发展,网文出海面临外国平台的竞争压力。新的一年,中国作协将组织网络文学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创作扶持、推动IP转化、加大国际传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
影响力榜发布——
十年十届,旨在树立标杆、强化引领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作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推出的第十届榜单,包括网络小说榜、IP影响榜、海外传播榜、新人榜,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标杆,强化引领,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在创作、IP改编、国际传播、人才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网络文学的力量。
经过严格初评、终评,共30部网络文学作品和10位新人作家登上本年度榜单。网络小说榜上榜的10部作品中,《沪上烟火》《鲲龙》等反映新时代社会和行业变革;《道诡异仙》《第九农学基地》等以中国风格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融合多种类型元素,创新网络文学叙事文类。IP影响榜上榜的10部作品中,有改编成影视剧的《吉祥纹莲花楼》《装腔启示录》,有改编成动漫的《视死如归魏君子》,还有改编成微短剧的《招惹》等,展现出网络文学视听转化的强劲势头。《宿命之环》《长风渡》《藏海花》等10部海外传播榜上榜作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吸引并打动了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江月年年、历史系之狼、徐二家的猫等10位30岁以下的青年网络作家,以突出的创作成绩登上新人榜。
此次上榜作品反映出当下网络文学的四大特点:一是小说创作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文学的题材与叙事优势,作品数量与质量同步提高;二是网络文学视听转化跃上大台阶,网络文学IP对影视、游戏、动漫特别是网络微短剧等新业态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网络文学与网络视听呈现相互赋能、共同发展态势;三是网络文学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提升出海效率,中国网络文学叙事手法等被海外文学与影视广泛借鉴;四是“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创作主力,年轻化叙事手法与当下流行元素深度融合,掀起新一轮内容创新浪潮。
影响力榜发布仪式上还举行了上榜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国家版本馆仪式。2019至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的123部上榜作品,以数字典藏的形式入藏国家版本馆。
蓝皮书显示——
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和精品化进程加快
蓝皮书指出,2023年网络文学推介引导力度增强,类型上更加多样化,现实、科幻、历史等题材的创作成果丰硕,主流化和精品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现实题材作品,通过与行业、言情等元素的融合,呈现出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茫茫黑夜漫游》以夜间网约车司机的视角“景观式”速写都市人间百态,《沪上烟火》用上海方言展开20世纪80年代上海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世情长卷。部分作品聚焦专业性强的行业,呈现“现实+行业文”的特征,如《国民法医》将现实题材、“系统”设定和行业文融合,工笔描摹法医的职业全貌。
同时,科幻题材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显著提升,体现了网络作家对科学元素的融入和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全年新增科幻题材作品约25万部,同比增长15%,现存科幻题材作品近200万部。《我们生活在南京》获“银河奖”“星云奖”;《隐秘死角》以近未来的科幻想象唱响人类的勇气赞歌,获第34届“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穿越微茫》《深海余烬》《深渊独行》等深入探讨未来人类在危机中如何延续文明之路。表现科技创新的作品日益增多,如《只手摘星斗》用硬核专业知识展现中国卫星导航的发展历程,《大国蓝途》用翔实细节书写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发的筚路蓝缕。
在IP转化方面,蓝皮书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的IP产业链进一步整合,微短剧等新业态迎来爆发。付费阅读增长趋缓,行业关注新业态,多点布局寻求突破。AIGC技术的应用,为网络文学产业带来新变革,同时也对网络作家的创作提出了新要求。微短剧井喷式增长,2023年上线微短剧超1400部,备案近3000部,年度市场规模达37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268%。年新增微短剧改编授权800部左右,同比增长46%,《招惹》《锁爱三生》等改编微短剧分账突破千万。
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在2023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蓝皮书提到,AIGC技术提升了网络文学出海的效率,扩大了传播半径。同时,网络文学的叙事手法被海外网文、微短剧广泛借鉴,形成了海外原创生态,中国网文运营模式和叙事手法在国际上受到认可和模仿。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更加关注时代热点议题,作家队伍更具活力。网络作家队伍的年轻化趋势明显,“Z世代”逐渐成为创作主体。全国网络文学组织建设逐步推进,培训力度加大,思想引领提升,团结服务优化。蓝皮书还显示,网络文学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作品同质化、模式化问题,以及新技术对行业的冲击等。
研讨会热议——
网络作家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以“网络文学新使命”为主题的研讨会分三个会场,分别围绕网络文学工作、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文学产业和海外传播三个议题,分析当前网络文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会者普遍认为,网络文学创作中同质化和书名标签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引起网络作家和网络平台的高度关注。AI写作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网络文学的创作模式带来冲击,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网络文学应抓住时代机遇,加强原创性,提升作品质量,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网络文学工作”分会场,各省区市作协和网络作协负责人就网络文学的组织建设、发展策略、扶持与转化、社会责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并对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展望。胡邦胜在总结讲话中阐述了地方作协建立网络作协的重要性,鼓励各省区市作协探索适合自己的网络文学发展道路,为网络作协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在“网络文学创作”的讨论中,与会网络作家分享了创作心得和体会,讨论了网络文学的创作技巧、故事构思及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等话题。凭《十日终焉》火爆全网的杀虫队队员提到,尽管自己创作时间不长,但已感受到创作的艰辛,尤其是在连续创作两部作品后感到了某种程度的“被掏空”。如何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确保故事逻辑的严密性,对网络作家非常重要。冷光月分享了他在短剧剧本创作上的经验,认为短剧的竖屏形式和连续剧的特性,为网络文学的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巫马行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谈到网络文学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的探索和尝试,认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于创作现实题材网文具有重要意义。卓牧闲则从警察文写作的角度,讨论了现实题材小说的市场性和文学性,认为网络文学的创作应该立足于完成叙事、生产意义,而不仅仅是讲述故事。
关于“网络文学产业和海外传播”,与会专家学者和各大网络平台负责人回顾了网络文学产业化的历程,从早期的市场探索到如今的成熟阶段,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为网络文学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大家认为,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面临文化差异、翻译质量、版权保护等问题,如何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同时考虑目标文化背景的接受程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内容创新是网络文学吸引读者的核心,网络作家要探索新的题材和叙事手法,更好地贴近时代潮流和年轻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网络文学要注重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培养海外本土作者,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品。谈到网络文学产业的未来,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网络文学创作将更加注重质量与创新,海外传播策略也将更加多元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