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数民族文艺

寄情山水,描绘赫哲人的希望与未来

——浅论孙玉民的文学创作特色

□汪立珍 黄任远

在祖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渔村里,有一位赫哲族作家叫孙玉民。他在赫哲渔村扎根,用自己手中的笔,数十年如一日,书写着赫哲渔村的新故事,讴歌着赫哲人的新赞歌。他的文学作品与赫哲族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赫哲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他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第一篇散文《故乡的迎春花》最早发表在同江县文化馆的刊物《同江文艺》和街津口公社文化站油印刊物《鱼鹰》上。不久,他开始在《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中国民族报》《文艺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他1996年参加黑龙江省文学院第五届青年作家班,2010年参加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先后出版过中篇小说集《回响的枪声》《你好,捕鱼的赫哲人》、短篇小说集《乌苏里船歌》、散文集《碧绿的明冰》、诗集《赫哲人献你一束花》、电视剧本《赫哲神舞》等。有作家、评论家赞他是“赫哲族有影响力的当代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对赫哲族文学具有开创意义”。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孙玉民坚持写赫哲人的生产和生活,写赫哲人过去的苦难、今天的幸福,写赫哲渔村的新人新事、风俗信仰,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报告文学《新世纪走来赫哲人》中,作者记录了曾当过抗日义勇军和抗联情报员、为同江解放立下功劳的赫哲老人孙有财,在新的时代又成为了伊玛堪传承歌手和口弦琴传承者,在晚年继续为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努力;记录了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不顾个人安危,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荣立三等功的老兵孙有禄;记录了赫哲渔民李志坚在街津口赫哲风情园里开饭店,做赫哲风味的刹生鱼、烤鱼、拌鱼子、鱼松等民族饭菜,受到游客欢迎的故事。通过以上三个典型赫哲人的经历,讲述赫哲人听党话,跟党走,勇当文化传承者的生动故事。

报告文学《祖国啊,母亲》歌颂了赫哲人民在祖国母亲的关怀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历程。作品中写道,《乌苏里船歌》已经在世界唱响,赫哲新渔民走下渔船开荒种地,开拓了未来美好前程,让旅游带动了经济发展,使赫哲人走上幸福富裕之路。散文《山水间摇来一个渔船上的民族》写了几位真实的赫哲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经历讲述赫哲人民所见证的发展巨变。孙玉民把这些实事汇成了一支支赞歌,献给伟大的祖国母亲。诗歌《冰上人家》《岁月如歌》反映了赫哲人冬天在大江上凿洞捕鱼的冰上生活,歌颂了赫哲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可以说,孙玉民的文学作品是赫哲人写赫哲民族的历史进步、时代变迁、生活新貌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孙玉民笔下塑造的人物多种多样、形象鲜明,有老抗联、老志愿军、老传统艺人、基层干部、普通渔民、民间画家、舞者、创业者、伊玛堪歌手等,还有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例如,散文《冰凌花》描写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祖母被日本人杀害,祖父把幼年母亲从老家勤得利送到百余里外的街津口渔村。在作家心中,冰凌花是母亲的化身,即使是在冰天雪地中,仍然会顽强盛开。小说《乌苏里船歌》讴歌了赫哲青年的捕鱼生活,反映了他们对爱情和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主人公是青年渔民艾稀特和女记者珊珊。故事讲女记者搭船去乌苏镇,船在途中遇到风浪,但艾稀特勇敢地克服困难,最终把女记者送到目的地乌苏镇。小说《神秘的依尔嘎》写的是抗联战士雁来,在一位叫依尔嘎的小姑娘的帮助下英勇杀敌的故事。最终,他们划着船,奔向江东苏军营地。诗歌《爱在赫哲山水间》用生动的细节和诗意的语言,塑造了平凡的父母亲不平凡的形象。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孙玉民用他的作品塑造了不少生动的赫哲族人物,歌颂了街津口的山川风物,描绘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字里行间融入了自己对家乡的爱。有的作品把对家乡山水的赞美同民间传说故事结合起来,体现了作家的乡土观念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他扎根在赫哲渔村,讴歌了这片黑土地上的主人——赫哲族人民,描写了他们迎春花一般不畏冰雪的性格和冰凌花一样敢于斗争的精神。他用“幸福生活像花一样绽放,赫哲人民在致富路上扬眉吐气”反映出赫哲渔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赫哲渔民今朝的幸福快乐,表现了渔民丰收后的喜悦,歌颂了渔民不向风浪和困难低头的勇敢、顽强精神。

在孙玉民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街津口生态环境的描述,如《乌苏里船歌》《神秘的依尔嘎》《山水间摇来一个渔船上的民族》《碧绿的明冰》《爱在赫哲山水间》等。这些作品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黑龙江南岸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秀丽山水风光,展现了渔村新的面貌,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生态特色和渔猎生活气息。

(汪立珍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黄任远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024-06-05 ——浅论孙玉民的文学创作特色 1 1 文艺报 content74862.html 1 寄情山水,描绘赫哲人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