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书香

漂泊者何以栖居?

——评陈仓长篇小说《浮生》

《浮生》,陈仓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3月

□蔡家园

多年前,六六的《蜗居》曾经引发社会广泛共鸣。它讲述的是21世纪之初房价急剧飙升时期,一群上海白领沦为“房奴”的故事。陈仓的长篇新作《浮生》讲述的也是一对“进城”青年在上海买房的尴尬故事,虽然时代环境与《蜗居》有所不同,但是主人公面临着相似的人生窘境——时代洪流滚滚向前,青年人何以在都市安身立命?

小说的主人公叫陈小元,从农村考入大学,毕业后进入魔都的一家新闻媒体当记者。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用世俗的话说,陈小元是跳出了农门的农村娃,可谓出人头地、风光体面了。可时代的魔杖给了他当头一棒——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之下江河日下,报社经营陷入困境,他也面临下岗危机。为了结婚,为了在都市安身,他和未婚妻胥小曼举债支付首付,贷款在城郊的“米罗公元”买了一套房子。就在他们缩衣节食、绞尽脑汁还贷款的时候,发现房子漏水,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陈小元带领一帮业主维权,遭到开发商的打击报复。绝望中的他正准备从楼顶“飞身一跃”时,新建成的一栋高楼在他眼前轰然垮塌……

古往今来,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最基本的人生欲求。可是在现代大都市里,年轻人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并非易事,所以陈小元和胥小曼这对外乡人,“对这座城市是迷茫的,是没有方向感的,甚至是漂浮在半空中的”。当他们决定买房子了,“人生有了目标,整个世界有了坐标”。房子对他们而言,既是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也是翻云覆雨的情感空间,还是安身立命的精神空间。可令人感叹的是,就是这个基本“坐标”,竟将他们的生活引向了难以纾解的困境。房子幻化成无形的“笼子”,完全囚禁了它的主人。他俩本来工资收入不高,现在每月得还1万多元房贷;这个月的贷款刚还完,下个月的又接踵而至。还贷就像绞索,勒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夫妻关系是建立在买房子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情是在筹集房款的时候得到升华达到高潮的”。可当“这套房子这栋楼像一根柱子,完全支在了他的体内,给予他充实、信心和力量”时,他其实已被物化,沦为了“房奴”。他既遭到金钱的奴役,也因为生命本能的丧失和精神的缺失而失去了主体性。小说以生动细致的笔触,一层一层揭示了正常人性在“物”的压迫之下,挣扎、扭曲、畸变的过程。

从表面看,《浮生》讲述的是一代年轻人买房的艰辛和苦痛,从深层看,揭示的正是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重大社会问题——进城者何以安栖?他们的出路何在?与所有的优秀作家一样,陈仓避开了对“理所当然的世界”的凝视,而是聚焦生活的边缘和暗区,以勇敢的发问召唤出模糊的影子,敏锐地捕捉住它们并加以逼真呈现,以期像鲁迅先生说的“引起疗救的注意”。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商业繁荣,科技发达,人文荟萃,汇聚着时代梦想。它不仅象征着发达的物质文明、新潮的思想观念、时尚的生活方式,也包含着现代人的心灵寄托。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真正接纳并安顿不断涌入的“进城者”?这也是《浮生》痛彻而深情的期待。

陈小元是作家集中笔墨塑造的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他出身于贫困的西部农村,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保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他富有正义感,聪明、诚实、善良、守信,“饿死也不背叛自己的良心”。他得罪贪官失去记者身份,拉不到广告没有收入,下班后悄悄开车载客受到指责,为了挣钱违心地给企业主写歌功颂德的文章。为了房子,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他甚至说,“只要你们娘俩能过上好日子,我的命可以不要”。房子就像泰山压顶,陈小元完全变了一个人,失去了活泼的生命本能,失去了高贵的文学理想,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同为“进城青年”,陈小元与孙少平、陈金芳的性格、命运截然不同。孙少平拥有罕见的坚毅性格,相信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者形象;陈金芳“只是想活得有点人样”,是急功近利时代被“成功哲学”扭曲的“弄潮儿”形象。他们的命运都与所处时代社会氛围紧密关联,都是基于城乡二元对立的逻辑而展开。孙少平的经历表明通过改革发展可以弥合这种裂隙,陈金芳的故事则揭示现代性进程加深了这种裂隙。而陈仓在塑造陈小元这个人物时,放弃了城乡二元对立模式——社会已经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他进入大都市之后面临的是与“前辈们”完全不一样的问题。他“漂泊”着,在兹念兹的是房子,“房子”能使他落地生根、安身立命。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强烈的生命之痛、精神之殇。陈仓深切关注青年“进城”之后的身心安栖问题,这就使得《浮生》超越了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而具有更加丰富的美学内涵。

危楼的轰然倒塌是一个偶然事件,暂时将陈小元从“纵身一跃”的绝境中拉了出来,可是并没从根本上解决“坠楼”危机。就像当年鲁迅先生发问: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收回脚的陈小元,又将如何?作家显然无力回答,因为这是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需要艰辛求解的难题。

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就像一辆大卡车在快速道上奔驰,难免出现超载、超速的情况。有些时候,好的初衷和本意一旦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可能因为个体差异,命运走向截然不同。有的人可能会因为颠簸而掉下车来,陈小元、胥小曼就属于这类人。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从来没有丧失爱、正直、善良、勇气以及与都市和解的信念。

同为“进城”青年的陈仓,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告慰着同行者。这些饱含深情且具有暖意的文字,为所有卑微的、勇敢的奔跑者立了碑,同时也向超速、超载发出了警示。

(作者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

2024-06-07 ——评陈仓长篇小说《浮生》 1 1 文艺报 content74889.html 1 漂泊者何以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