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外国文艺

宫崎骏:为了告别的聚会

□陆楠楠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剧照

宫崎骏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海报

“我疯了,但我又回来了!”

“内心深处的自我告诉我,不发掘出隐藏的东西,不创作作品是不行的。”

“我一直在寻找新的风景。”

凌乱絮语出自纪录片《宫崎骏的2399日》,这不是面对镜头的正式发言,更像是一位内心狂热的老人压抑着强烈情感的自言自语。当然,也未尝不是一种辩解。2013年,《起风了》完成,宫崎骏郑重表示:最后一次了,由于衰老、身体机能衰退这样不可抗拒的原因,决定退休。我的长篇动画时代已经过去了,继续下去就会成为一个老人的胡言乱语。

老搭档铃木敏夫倒是严肃又谦逊地说:“别停下来,我们走吧!”2017年下半年,他宣布宫崎骏正在制作新的手绘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一部壮大的奇幻物语”。铃木坦承年龄的隐忧,这样的年纪是否还有资格制作影片,更何况坚持手绘制作动画的吉卜力在这个时代处境日益艰难。这并非夸大其词。动漫产业及其衍生品占日本GDP比重超过10%。在充斥着翻拍和重复的娱乐世界中,坚持原创性的吉卜力像是孤军奋战。有人认为今天的动漫格局由新海诚定义,他制作出《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等更受年轻世代欢迎的动画片。此外,近年来《灌篮高手》《鬼灭之刃》等动画制作也打破了由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创造的票房纪录。尽管如此,铃木还是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持重,坚定而温和地表示:是时候了,再来一次吧!

“但我又回来了!”

终于,“老人的胡言乱语”来了。它再次被认为是宫崎骏的最后一部电影,这是基于年龄的推测,毕竟他已年过八旬。《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确具有告别之作的基调和风格,它在情感的力度、叙事的深度、动画的精工细作等方面,都达到了宫崎骏动画世界的新高度,它对人类处境复杂性的思考比《风之谷》更具自传性和自我反思性,那既是与镜中人的对话,也是与观众的对话。

影片于2023年7月在日本首映,它在日本的宣传策略是不做宣传,像一次秘密行动。正式上映前只发布了一张印有苍鹭和男孩的海报,没有邀请媒体,没有预告片,没有剧情简介。铃木解释说,希望观众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见解去观看。不过,日文片名自带宣发效应。影片主人公真人母亲生前题赠给真人的这本书《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吉野源三郎1937年出版的小说。吉野源三郎因被认为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而被东京警察局监禁,查处他的部门负责根除音乐、文学、艺术领域的反独裁思想。吉野出狱后出版了这本书,意图引导年轻人过有原则、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生活。书中的男孩失去了父亲,舅舅和他讨论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并将其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它对日本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西方观众看来则可能有说教之嫌,或显得不知所云。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影片在英语国家上映时,片名改为《男孩与苍鹭》,这也是该片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时采用的片名。

影片以令人痛苦的、梦境般扭曲的灾难场景开始。夜深人静时,尖利的警报声打破了寂静,灰烬飘入画框。这是二战时期的东京,男孩真人的母亲在燃烧弹引发的火灾中丧生。真人疯狂地奔跑,他穿过燃烧的城市,声音消失了,孩子的双腿在混乱的火光中飞快移动。这部分的动画风格是迷失和混乱的印象式表达,图像拒绝了声音,营造出无法言喻的绝望感。熟悉宫崎骏的观众对这样的场景恐怕不会感到陌生,从《萤火虫之墓》到《风之谷》,关于战争的记忆和创痛一直伴随着孩子们。母亲的形象从火焰中飞升,成为画面中火焰的一部分。悲伤模糊了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界限,也打开了宫崎骏引领观众进入人物潜意识的通道。宫崎骏曾提到“对失去的世界的向往”,“那不是怀旧,即便孩子也会经历这种情形”。他认为人们渴望的不是记忆中的事物,而是从未经历过的,在现实表面之下被感知到的事物。在梦中,人物的渴望被释放出来,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变得切实可感。宫崎骏认为动画从业者正是那些比其他人有更多梦想并希望将这些梦想传达给别人的人。

和宫崎骏本人的父亲一样,真人的父亲经营一家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并在战乱之时带孩子迁居乡下。影片中,这是母亲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照看房子的老人们兴奋地围着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罐头、糖和烟草,喋喋不休地议论着。母亲的妹妹成了真人的继母,她已怀有身孕。真人试图保持礼貌和克制,但潜藏的悲痛和愤怒让他无法平静。一只巨大的苍鹭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进屋与他对峙。人们用舅公发疯的故事告诫他务必远离一座废弃的古塔。人物抽象的情绪和欲望被具体化,神秘莫测的苍鹭仿佛真人脑海中的声音般如影随形,它随时出现在窗外、他的梦里,用恶意的眼光审视他;真人也像是要扼杀脑子里的一个念头那样追着苍鹭不放。苍鹭嘲笑他的怯懦,告诉他母亲还活着。后期宫崎骏动画中没有扁平的反派人物,苍鹭可以被解读为真人自我审视的分身,它唤起他作为幸存者的不安,它又是友情的化身,陪伴他历险,赋予他勇气,有时坚定地站在他身旁,有时胆怯地躲在一旁观望。

真人在苍鹭的暗示与挑衅之下,踏上了寻找母亲和继母的旅程。他穿过为他亮灯的隧道进入古塔,又通过古塔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生者与死者并存的世界。同行的老婆婆变回年轻时的样子,她在危急时刻解救了海岸边不知所措的真人,提醒他“不应该打开那扇门,现在你必须倒着走离开墓地才能安抚死者”,她带他撑船捕鱼,教他切开鱼腹,正确地取出鱼的内脏,“哇啦哇啦需要它才能飞翔”。他遇到年幼时的母亲火美,和她经历冒险,终于见到这一切的幕后主使,那个躲进古塔后失踪的舅公。这是宫崎骏一贯的风格,孩子在狂野、紧张的冒险中成长,奇幻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优雅与怪诞的转换只在一瞬间。他从不回避讲述有关失落和悲伤的艰难故事,毋宁说,关于死与生的命题本就是他电影美学的重要部分。

“对不起,但我会成功的!”

影片像是一个人从生命的终点思考生命,同样令人不可忽视的是亡灵的影子。处于生死之间的形象在宫崎骏动画世界中并不鲜见。但这一次,没有足以化解死亡恐惧的幽默感,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整部电影中。除了化身火美的母亲,另一位死者或许也是推动影片前行的重要力量。

2018年4月,宫崎骏多年的合作者高畑勋去世了。面对媒体,宫崎骏说:“高畑勋教会了我一切。我们最看重的是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还想要更进一步。我想做让我深感自豪的工作。不在场的高畑勋的态度就是我们的态度”。宫崎骏试图把高畑勋的形象放入影片中:“这是一个困扰着我并像梦一样不断出现的梦,我不知道这是幻觉还是真实的。”窗外传来幽远的雷声,他拉开窗帘,感叹说:“这真是太神奇了,就像一场春天的风暴。”

1994年的一次对话节目中,宫崎骏和高畑勋曾就动画的现实感进行过一番讨论。宫崎骏说自己靠着回忆作弊。高畑勋则自陈作为动画材料的事物本身和调研过程就很有趣,至于有多少最终能被使用,已不那么重要了。宫崎骏调皮地反驳说:“我不喜欢学习,也没有过因为考试而无法实现的梦想。你集中在不存在的事物之上的力量是有限的。”事实上宫崎骏影片中的场景总有真实的模型,他经常为了特定场景不辞辛劳实地取景,他表示真正面对风景时,风景才有灵气,“或许我来到它面前的时候,山头会挂上一片雪。即便我带着雪的记忆回来了,脑海中的想象力还可以再为它加几片云”。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个自洽的元小说故事。当一个人无法真正离开时,制作一部关于放手并继续前行的电影,似乎恰到好处。奇幻世界让真人与已过世的母亲和舅公相聚,如此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告别;影片让我们重温宫崎骏庞大的动画世界,像是一个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的人,迫不及待想把一切都交给观众。场景不断在梦境和现实间切换,最终进入深层的潜意识,并带着集体无意识的记忆,真人接受了失去母亲的事实,那也寄托着导演对动画事业的情感投射,他以特殊的方式向欣赏他的观众发出呼吁和挽留,并为自己送行。

影片蕴含着反思和自我解构的意味,或许也是一些观众感到困惑的原因。换言之,这好比导演邀请你进入他的幻想,又通过故事的发展一步步推开你,告诉你,这聚会是为了告别,请回去吧。

“扎根于土,与风同生”

宫崎骏曾说:“孩子们凭直觉知道他们出生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幸福的世界。”战争的暴力、真人的自残行为是孩子眼中的恶意。奇幻世界里,哇啦哇啦以鱼肚为食,在黑夜降临时飞升到另一个维度投胎;饥饿的鹈鹕没有足够的食物,只能以弱小的哇啦哇啦为食;可怕的食人鹦鹉对异类带着愚蠢而无差别的恶意。这样的情节设置似乎反映了某种信念,即便是自然的生命周期,本质上也有着消极的一面。这也涉及人类对自然界过度操纵造成的环境问题,展示了将物种引入另一个生态系统的后果。人们破坏自然,强行建立凌驾于自然生态之上的世界,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与《幽灵公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出一辙,强者碾压弱者,弱者蹂躏更弱小者,链条上的每个角色都是为了活下去,沉默不语的自然承受了一切。真人的态度与《幽灵公主》的阿西达卡相仿,他用孩子的逻辑拒绝强者的操控,又同情弱者的无能,他看出石头的恶意,本能地站在弱小者和善意一边。

这应该不是过度解读。宫崎骏对战争、环境等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设立吉卜力工作室之前,宫崎骏就参加过反核运动。他自陈《天空之城》拉普特帝国的巨型飞行石是“核反应堆”的比喻,片中人物说“有力量的石头既能给人带来幸福,也能招致不幸”。他讲述过“千年森林”的梦想:希望有一块土地,那里长满濒危或已灭绝的植物,有各类鸟兽鱼虫,没有人类干涉,自行维持生态平衡。一千年之内,没有斧头、锯子等人造的破坏性工具,没有人危害一草一木。即便疯长的藤蔓缠死树木,动物们弱肉强食,病虫害肆虐,人类都不可以插手。倘若这片森林真的存在,那么千年之后,若人类犹在,这里会是人类重生的起点。《风之谷》中,散发着有毒气体、靠风传播带有毒气的孢子的腐海深处潜藏着休养生息净化了的森林。

影片中不可忽视的还有劳作的意义,正如吉野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借人物之口所说,“世人生活所需的东西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为生产而付出的劳动让人活得像人”。人类精神世界的劳作,吉野的书和宫崎骏的动画,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不同时空的人们联结在一起。

片尾字幕出现时,米津玄师清亮的歌声响起,他为影片创作了《地球仪》。多年前《幽灵公主》试镜会上,宫崎骏宣布退休,提出“老年吉卜力”设想,即只雇佣50岁以上的老人,表达了对年轻动画从业者的失望。这显然不可行。如今,这位包揽词、曲、编曲、配乐、配图,包括视频制作全过程的年轻音乐人用一首华丽的主题曲为这场为了告别的聚会合上幕布,以新世代的姿态表达了对宫崎骏的理解。非如此不可,记忆只有通过与他人分享才能比我们的存在更长久。我们和真人、真人的母亲一道,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小门并推开它,离开电影院,每个人都须承担起自己的命运。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2024-06-12 □陆楠楠 1 1 文艺报 content74931.html 1 宫崎骏:为了告别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