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辰的小说创作从短篇小说起步,她在短篇小说《龙卷风》的“创作谈”中自述:“短篇小说是我的至爱。一个短篇的念头出现了,我得用最久的耐心来酝酿。它是一段生命枝头上生发的花,花期不限,一年两年,十年八年,神秘莫测,我总是找不到主动迎候的路径,只能殷切地等。”短篇小说创作是韩青辰的磨刀石,多年来她精心磨砺笔力,成果显著。此后,她也创作了不少长篇小说,这些作品题材宽广,既有跟她故乡和童年相关的乡土书写,又有跟城市和教育相关的当下观照,还有与她职业身份相关的警察故事和新安旅行团的书写。
出版于2014年的《小证人》是一部关于乡村童年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其富有担当的勇毅、包含痛苦的宽容、切近而简劲的笔力,刻画了自己童年生命经历的“痛”。《小证人》的故事背景是在小米村,这个贫穷的小村子延续了作者之前在《春暖花开》《水自无言》等中短篇小说中频频书写的“王园子”的气息。作者在书后的创作谈《童心永远光明》中说道:“我辟出一片原野,它似我的‘王园子’,但终究不是。我在其中挖掘、耕种,试图万物生。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写出土地之上的一切,而是那蕴藏在土地之下丰厚、宽广的地气,是它在引领和左右大地上的生灵,一代一代,周而复始。”《小证人》中的小米村汇集了这片乡土种种驳杂的气息,这里的民风虽然算不上完全的淳朴,但也不乏善良。小说用十分细腻的笔致写出了小主人公冬青备受煎熬的内心,用贴心贴肺的爱熔铸了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塑造了中国儿童小说中难得一见的富有灵魂深度而且极具热度的孩子形象。这样的刻画笔力入木三分,体现了作者直面阴暗而不粉饰童年的现实主义的严肃态度。但是,她的这种庄重书写没有因为探照“黑暗”而陷落于晦暗,也没有因为抚摸“痛苦”而沉浸于苦难,而是依然让主人公在黑暗中寻求亮光,在痛苦中迸发希望。《小证人》是一部沉甸甸的有分量的小说,因为作者以庄重的姿态书写童年,也因为所书写的童年人生和人性有着厚重、硬朗的质地,作者所写的是作者生活过的土地,对故事中的人物知根知底,每个人物都写得生动逼真,把听得见的怒吼或哀号以及听不见的呻吟与叹息,把看得见的笑与泪或看不甚清的带泪的笑与隐忍的泪都能宛然呈现,风格凝重而不失清丽,隽永有味。
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小霞儿》以儿童视角真切地观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北乡村“王园子”的生活风貌。她以自己的童年经历创作的这部小说,书写了小霞儿周围的纷繁人事和她跌跌撞撞的成长。书中对那个时代农村的贫困生活和乡土人情作了十分细致的反映,刻画了各有千秋、令人过目难忘的乡村教师形象,也描绘了善良勤劳的王若男、月巧等同学的不同个性和境遇。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了小霞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意,也以细腻深入的笔触揭示了小霞儿思想和内心的成长过程。周围的人事都在扩展她的眼界、砥砺她的心灵,她触摸生活的各种苦难与辛酸,也体会温暖和甜美,从一个脆弱、胆小的孩子逐渐变得懂事、好学、勇敢和坚强。小说结尾写的雾中历险和成长意味着她跨越了一道道门槛,完成了她破茧成蝶的“蜕变”。小说语言简净淳朴,细节形象生动,富有生活的质感,以小霞儿的童年来展现一个时代的风景和人情,蕴含了作者对于童年的诚挚追念、对于艰辛人生的深沉悲悯。
尤见功力的是她刻画儿童受到心灵伤害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表现“扭曲的童年”。《水自无言》《黑鼻子》等乡土儿童小说毫不回避现实,不粉饰太平,她认为儿童应当了解痛苦、恐惧、不快和背叛,坚持深入现实的苦难书写,力求以文字救赎孩子们的童年。这篇乡土小说所具有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主要归功于作者对儿童文学边缘生态的强烈使命感、对人性复杂性的开掘以及极具感染性的情感力量。她的短篇小说集《龙卷风》等聚焦于少年成长,讲述几位中学生的成长经历,着重表现青春期所遭遇的困境与迷茫,以及少年面对生活和学业中的挫折时的态度和选择,既展现青春年少的青涩美好,也讲述了少年们大大小小的烦恼苦闷。作者用一支充满勇气和体贴之笔写出了当代中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充满无奈、叛逆和挣扎的青春困境,揭示其内心的激流与漩涡、碰撞。小说以理解和悲悯传递了中学生内心压抑的声音,以责任和担当对扭曲的教育环境发出了尖锐的抨击。《莲蓬》写一对母女的情感际遇和人生态度。故事中多次出现的物象“莲蓬”是诗意化的象征,蕴含着咀嚼并包容人生苦难之后的精神升华。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都很精致,将少女如青莲蓬般隐秘的心事和母亲如黑莲蓬般的人生磨难交错穿插,成功地塑造了隐忍而坚韧、善良且宽宏大度的母亲形象,焕发着人性、母性乃至神性的光辉。其中少女的成长虽然依然有愤懑和忧伤,但相比之前的《龙卷风》,更多了舒缓和宽容的化解,给成长增添了豁达的气度。
韩青辰的小说创作坚守文学本位、执着于艺术锤炼,她自觉地回避浮躁,选择沉潜;回避轻松,选择沉重;回避重复,选择探索;回避容易,选择艰辛。这些回避和选择,都不无难度和挑战。韩青辰的小说蕴含着真切关注和引领青少年成长的博爱之心和思想力度,具有丰盈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