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贾秀琰

读大学时,我有一个摘录优美词句的笔记本,抄写在第一页的是余泽民翻译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莱的同名小说电影剧本《命运无常》中的一段话——“当我环顾这个亲切的、沐浴在黄昏之中的广场时,当我环顾这条虽被暴风雨冲刷、但仍溢满了万千承诺的街巷,我顿时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的体内积聚,我将继续自己根本无法继续的生活。”作者通过对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诗性描写,融合了个体的命运悲歌和理想之光,勾勒出具有立体质感的画面,瞬间将我带入到主人公所处的场景之中,就像看电影一样,跟着作者的描绘去接近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工作后,读过一个珍贵的剧本,那是曾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获得柏林电影银熊奖评审团特别奖、吴子牛导演和编剧的《晚钟》电影文学剧本。这是一本极为精炼却极富艺术表现力、震撼力的剧本,只有薄薄的38页,随手一翻,诗性的文学化场景描写和对白,已然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苍凉凄厉带着胶片噪点的画面。

正是这些文字,激发了我写作的想象力,我逐渐开始尝试调动所有感知,去构建和呈现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独特精神世界。

几年前我在一座驻扎着好几支军事比武特训队的海岛上采访,男队长和三个女特战队员令我印象深刻。白天他们进行着超越极限的艰苦训练,夜晚他们在旧风扇的吱呀声和轻柔的海浪声中思考人生、检视情感,那些被汗水浸透的青春,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动人。他们之间有很多新鲜有趣的故事,例如国外比赛场地可能会出现鳄鱼,为了帮助女队员们克服恐惧,男队长竟然从市场上买了一条养殖的鳄鱼,圈在两米多深的水坑里,让她们每天悉心投喂,甚至牵着绳遛。他们跑到无人岛上荒野求生,搭天然营地、钻木取火、打野鱼、辨别各种可以食用的动植物,深夜下起了大暴雨,落雷炸裂,大家抱在一起感受来自“世界末日”的问候。我很想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但一直没找到下笔方向。直到一个傍晚,暮色将至,杂草丛生的食堂屋檐露出喇叭一角,轻轻吟唱着“当兵的日子短暂又漫长,别说我不懂情只重阳刚,这世界虽有战火也有花香,我的明天也会浪漫得和你一样……”我站在空无一人的训练场上,回想着这些日子接触到的一个个人物,他们的迷彩服上渗透着白色汗碱,训练时沉默专注,闲暇时纯真可爱。就如这座夕阳下的海岛,白天暴晒,军人的响亮呼号声此起彼伏,一切植物、断壁和泥水都散发着浓烈的气息,光阴变得焦灼。入夜时分空气归于宁静,万物卸下防备,流露出本真的一面。

在这种氛围中,我找到了短篇小说《这个岛依然醒着》的写作灵感。这个岛,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点,因为有了他们,更成为我心中的热土,解答了我对新时代军旅写作的思考。那就是在影像化时代,小说如何艺术地再现这些年轻军人的形象?如何反映出新时代人民军队在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个体的进退去留和真实情感?我试图用一种更为极致的描写方式,捕捉身处这一空间中挥汗如雨、热血沸腾的身影和安静时刻缓慢流淌的浪漫与柔情。特训队的故事是无数新时代青年官兵的缩影,他们在改革的浪潮中蜕变,在强军的征途中奋斗,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逐渐拥有了军人的理想与执着。

我再一次想起高尔基说的“风景画”与“风俗画”的关系,“风景画”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示生存环境;“风俗画”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示时代气息。通过对这些典型环境的逼真描绘,不仅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更让那些蕴含在画面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得以生动展现。

我曾跟访一位通信站军士长一段时间,他热情健谈,瞳孔闪着光,不用我问就能主动讲出他与装备、与战友间的许多轶事。恰巧那几天他的妻子来队,她吐槽说丈夫在连队明明是个“e人”, 回到家就变成了“i人”,与家人朋友聚会时总是格格不入。大家谈论如何赚钱如何生活,他满脑子都是星辰大海。我问她是否希望他退伍回家陪伴她和孩子,她沉默了许久,轻声说道:“我还是希望他在部队,他是我们家的骄傲。”在那个被岁月雕刻的边疆小镇,军士长的故事如同山中灌木,不起眼却清新多姿。他说边疆的天空高远,然而夜幕降临,星辰却仿佛触手可及。每当此时,他都会仰望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更会不由自主地萌生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和眷恋。这也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坐长途火车卧铺,遇到一位列车员,查票时他看到了我的军官证。那一晚他一直拉着我讲他在远航舰上当舱段兵的日子,问我如何才能再回到部队。他动情的讲述使我感到我们不是在列车上,而是一起坐在狭窄飘摇的船舱里,外面也不是田野,而是月光下开启了时光之门的大海。我把这两个人物写进了中篇小说《孤山口站》,这是两个深深热爱军人职业却终究要离开的人,他们已将理想之根深植军营,拔根移植,光芒尽失,或许需要数年,才能重新焕发光彩。

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的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从盲女玛丽洛尔的父亲为她悉心制作城市缩微模型写起,通过触摸她能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听到街道的喧嚣,闻到市场的香气。这个模型不仅是她的学习工具,更是她的精神家园,是在战火纷飞中给予她安慰和力量的避风港。作者借由精雕细琢的场景刻画,组成了一幕幕如同电影情节般的画面。而《孤山口站》中主人公在十年间几乎每天都要沿着一条20多公里的通信线路巡查,从日出到日落,风雨无阻。他的脚步熟悉每一寸土地,他的眼睛见证了四季更迭。在这条线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车站的站长、烈士的遗孀、寺庙的和尚……雨后的山间,云雾缭绕,植被茂密,信号塔巍然矗立,这一切构成了他的精神世界,一个简单而纯粹的世界。这两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空,却都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迸发的韧性与创造力。主人公们身处不同世界,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生活的意义和力量。

军营是一座有着独特养分和水质的岛屿,与都市里关注当下的大多数人不同,军营里的每一个人都凝视着未来。他们常常思索今日的汗水与努力,如何在未来的战场上化为保家卫国的力量。他们问自己:“我能否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中篇小说《等候蓝月》里,其实有我和身边的同学、同事、战友们的经历。这些年与他们一起拼搏奋斗挥洒青春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军营,这个时而火热时而孤寂的地方,实则是年轻人梦想生根的沃土。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如何拿出勇气在风雨中前行,在变革中成长。

海岛上的特战女兵,如今已回归平凡生活。她的朋友圈里,我看到她成为母亲,长发披肩,脸庞褪去黑色变得白净。她有一次突然给我发信息,问我要在海岛给她们拍摄的照片。我称赞她现在好美,她却说还是觉得那时的自己更有魅力。我暗自赞同,那时的她,确实有着独一无二的耀眼风采。通信站军士长也退伍回到了繁华都市,高楼大厦的压迫感让他时常怀念起那片群山。山川草木,每一粒沙石,都记录着他的青春。在梦中,他驾驶着战车,穿越滚滚尘烟奔向战场,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勇士,心中充满了自豪和荣耀。

我写下一个个集合在理想之境的人物,希望读者能通过我的小说看到并理解这群生活在世界上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却一直发光发热、默默奉献着的军人们。他们的光芒,如同星辰,虽不常被看见,却永远闪耀。这是我写作的初衷,也是我的自豪与荣耀。

(作者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电影翻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24-08-28 □贾秀琰 1 1 文艺报 content76120.html 1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