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作品

山海相连话东兴

□张 者

东兴在哪里?东兴在广西,归防城港市管辖,是一个普通的县级市。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1299个县,让人意外的是东兴却在国家的版图上成了一个地标,一个终点,一个目的地。

这里是我国海岸线和陆地边境线相交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全国有两处,一处是辽宁省鸭绿江边与朝鲜隔江相望的丹东市,一处在广西北仑河出海口与越南相邻的东兴市。中国陆地边境线“东兴—丹东”上,东兴是起点;中国海岸线“丹东—东兴”上,东兴为终点。两点重叠,使东兴这个边海县成了国家版图上独一无二的地标。

东兴和丹东连接在一起,确定了国家的海岸线和陆地边境线的长度:海岸线约为18400公里,陆地边境线约为22000公里。

站在位于竹山村的山海相连广场,望着那红蓝相间的标志性雕塑,不由觉得它很像东兴的“兴”字,而红色象征着“山”,蓝色象征着“海”,则寓意“山海相连”。在山海相连广场不远处是大清国一号界碑和零公里纪念坛。这三处地标同处北仑河出海口处,将这三点连接起来,可以画一个大大的圆,那是一个标准的句号。

19世纪中叶,法国用武力占领越南南部后,不断向北推进,觊觎中国。1883年底,法军进攻驻扎在越北地区的清军和黑旗军,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国海军舰队在福建马尾港突然袭击清朝福建水师,击沉舰船11艘。同年10月,法军攻占台湾。清军坚决抗击法军的侵略,于1885年3月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一举收复重镇谅山。由于战争取得进展,法国同意和清政府于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占领,从而结束了自宋以来越南为中国藩属国的关系。条约规定中法双方勘界,之后确立大清国一号界碑。以河为界,双方互立界碑,碑正面书“大清国钦州界”;以山岭为界的界碑则为双方共立界碑,一面书大清界,一面书越南界。根据立界的有关协定,以河流为界的界碑,立在双方靠近航道的陆地上,岸上的界碑,单面刻字,面朝水域,以主航道为界线。

这样,东兴从这时就成了中国的南大门,真正的“镇南关”。

东兴因兴起于北仑河东岸而得名,是一座小城,一半靠海,一半沿边,与越南仅隔一条北仑河,对岸是越南的口岸城市芒街市。东兴世代生活着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

东兴街头有典型的越南色彩,红色的荔枝,绿色的帽子,黄色的斗笠,棕色的咖啡,雪白的木薯粉,色彩斑斓。走在清晨的街上,能闻到越南传统鸡肉粉的味道,这里融合了中越百姓的人间烟火气。这里有琳琅满目的越南特产,也有当年的战争遗迹,侨批遗址就在这条路上。“侨批”是一个不少人看来完全陌生的词语,广东潮汕人和福建人俗称“番批”,指的是从海外寄回家乡的汇款单。

广东潮汕、广西东兴都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过去,这里的人们跑到国外打工,将钱汇回家乡,侨批也就成了留在国内的家眷主要的经济来源。当时侨乡颇为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是:“侨批侨批,救命第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侨批路一度断绝。潮汕人看中了东兴这个和越南毗邻的交通口岸,秘密地开通了东兴侨批馆,侨批由东兴中转到闽粤各地。这源源不断的侨批如雪中炭,不但滋养了大量的侨眷,也成为抗战的资金来源之一。侨眷收到国外汇款后,将一部分钱捐给了国家的抗日战争,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条侨批路,由此成了一条隐秘的抗日救亡路。如今,侨批带着时代的烙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墙面斑驳的侨批馆成了东兴人爱国救亡的历史见证。

在东兴的竹山村,还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地点,那就是零公里地标。零公里地标原来是中越沿边公路的起点,现在是G219的终点。

代号“G219”是什么含义?原来,这是一条国道的编码。在中国的国道排列顺序中,“G”指代国道,阿拉伯数字“1”开头是以北京为起点,“2”开头是南北走向,“3”开头为东西走向——“G219”就是南北走向的第19条国道。

G219起点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的喀纳斯,终点在广西东兴市竹山村,全长10065公里,途经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是中国里程最长、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国之大道。G219国道,又称“喀纳斯—东兴公路”,沿着我国边境从大西北到大西南。从新疆喀纳斯出发,G219国道穿越新疆的雪山、大漠;进入西藏后,国道两旁是圣湖、圣山还有峡谷;在云南,国道又穿越了热带雨林;到了广西,沿途中越的边境城市充满了异国的风情。G219国道在广西东兴结束,完成了它的最终里程,在山海相连之处画上史诗般的句号。

其实,G219还没有全线贯通,国道需要穿越新疆天山,从温宿县到昭苏县有130多公里正在艰难地施工——这130多公里需要穿越夏塔古道。

“夏塔”在蒙古语中称为“沙图阿满”,“夏塔”是“沙图”的转音,为阶梯之意。夏塔古道翻越天山主脊海拔3600米的哈塔木孜达坂,沟通天山南北。清代在木扎尔特冰川上设有70户专门凿冰梯的人家,因而得名“沙图”。夏塔古道“长百里、高百丈”,两侧“坚冰成块,从中凿冰成梯,人马跑而下,若稍失足,直落涧底,甚可畏矣”。夏塔古道是天山最为险峻、最为著名的山道,北起昭苏的夏特乡,经木扎尔特冰川,直抵南部的温宿和拜城县,全长130公里,自汉唐时期到如今都赫赫有名。从公元前174年始,相继有张骞、班超、玄奘、林则徐、左宗棠、刘锦棠等名人往返于这条冰川古道。

穿越夏塔古道的,还有当时的359旅717团。359旅兵出南泥湾之后,全部进入新疆。717团为了到达伊犁剿匪,从阿克苏的温宿和库车出发,翻越冰达坂,取捷径直插北部的伊犁。717团首先进入温宿大峡谷,然后经过木扎尔特谷底山道,翻越冰达坂,从夏塔古道走出天山,在1952年到达伊犁。这一路艰险无比却也美不胜收,只是,这种美不知当年717团的战士们有没有欣赏的兴致——因为他们和长征时期最艰难的红军一样,再次进行了爬雪山过草地。

717团到达伊犁后,于1953年改编为兵团农四师十团,1969年改称72团,团部在新源县的肖尔布拉克。当年的八路军359旅,现在分布在和田、阿克苏、伊犁三个方向,发展壮大成了新疆兵团的三个师。

在兵团四师的辖地,沿着边境的铁丝网,两边都是蓝天白云、高山草甸,美轮美奂。这里有“军垦第一哨”,地处特克斯河与苏木拜河交汇处,距离边境线仅300米。清朝政府曾在这里设置口岸,遗址已经成了一个土堆。现在,这里有兵团民兵巡逻驻守,面对蜿蜒的界河,不仅要种地也要站岗,不仅要放牧也要巡逻。在“军垦第一哨”长期驻扎的是一对夫妻,他们是第三代夫妻守边人。

夏塔古道又称“唐僧古道”,如今夏塔古道早已废弃,成了探险者徒步的乐园。G219的温宿到昭苏段工程如果完工,只需一个小时便可穿越天山。到那时,G219将穿越新疆、西藏、云南、广西,从新疆喀纳斯直达广西东兴。

那将是,“一条大道通南北,万里长路连古今”。

2024-10-18 □张 者 1 1 文艺报 content76597.html 1 山海相连话东兴